吴保刚
肥东县第七届合肥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吴保刚,男,汉族,1985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肥东人,现任梁园镇残联协理员。7岁时跟着爸妈来到了外婆家所在的凤阳县红心镇生活,1999年底,因救助2名3岁的小女孩,被飞驰的拖拉机撞断左腿,成为肢体二级残疾人。
由于家中特别贫困,自己上学又不方便,吴保刚高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再读书,跟父母回到了肥东县梁园镇护城社区老家。虽然花一样的年纪永远地失去了健全的肢体,但吴保刚没有消沉,选择乐观面对,并于2004年底孤身一人来到厦门做起了一名流浪歌手,“受伤前,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我在唱歌方面就表现出了很好的天赋,虽然我现在身体残疾,但我就想通过自己的能力自食其力,为父母为家庭减轻负担。”
初来乍到,吴保刚买来一把吉他边学边唱,将自己会唱的歌曲制成点歌单,来到闹市街区、餐饮店献唱,由于嗓音好,唱歌投入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好的时候每个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吴保刚为自己的理想而奋力打拼时,家里却遭遇了一连串的变故:先是吴保刚的哥哥吴保臣在回家的途中,被面包车撞飞,成了植物人;紧接着嫂子扔下年幼的侄子不告而别远走他乡。
想到家中躺在床上的哥哥以及年迈的父母,吴保刚放弃了自己钟爱的理想,回到家中帮忙照顾躺在床上的哥哥:喂饭、喂水、端屎端尿。“小时候哥哥经常照顾我,现在他躺在床上了,作为弟弟我自然要义不容辞的照顾他。”
2007年,吴保刚参加公开招考成为梁园镇残联的一名协理员。此后,他便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哥哥。春暖花开时,他总会在工作之余拄着拐杖用轮椅推着哥哥出门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夏日炎炎时,他经常给哥哥换洗、擦身、按摩;寒冬腊月时,怕一个人躺在床上的哥哥冷,每晚睡觉前他定会来到床前将其被窝捂热......
在吴保刚和父母的悉心照顾下,一开始只能用针管喂食的哥哥开始能主动咀嚼食物了,并有了轻微的意识,“虽然和哥哥交流的时候,他不能张口说话,但能通过他的眼神感觉到。”吴保刚说。他常常拄着拐杖来到床前给哥哥喂水,其间反复地测试水温,直到感觉温度适宜之后,才一勺一勺地喂给哥哥喝,嘴里不时和哥哥说着话,浓浓的兄弟情感染了身边的所有人。
由于哥哥躺在床上,嫂子不告而别,吴保刚则既当爹又当妈的照顾起年幼的侄子:一日三餐做他喜欢的饭菜,季节更替时及时买来新衣服、节假日以及寒暑假时则会带着他到海洋馆和动物园游玩。“当时哥哥躺在床上,嫂子不告而别,侄子才两岁,作为叔叔,我不能不管他。”
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侄子开始变得渐渐内向,不爱说话,吴保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他沟通,并教他做人的道理。在吴保刚循循善诱的教导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侄子吴宏伟健康成长,并获得了肥东首届善德少年标兵的称号。
2016年,侄子迎来了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为了让侄子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吴保刚没有让他上镇上费用全免的中学,而是自掏腰包让他来到县城的一所寄宿私立中学就读,自己每两周接送一次,“虽然每年要交不少学费,但他们师资力量雄厚,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侄子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肥东一所重点高中 ---肥东一中。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多亏了二爷一直以来的照顾,我会铭记于心的。”说起照顾自己多年的吴保刚,17岁的吴宏伟激动不已。
本来都是残疾的夫妇带着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已经很艰难。但吴保刚一直坚强地支撑着,从不向困难低头。“他是个好人,有文采,诚实,可以依靠,嫁给他,我很幸福。”说起丈夫吴保刚,他的妻子鲁盼盼一脸幸福。 据了解,早在2013年底,经朋友介绍,鲁盼盼与吴保刚相识相知,并于2014年5月走上了婚姻的殿堂,由于年轻时的一场大病导致右半身落下残疾,鲁盼盼平时只能在家带带孩子。“这些年他一个人既要照顾哥哥侄子以及年迈的父母,还要照顾我和孩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鲁盼盼说道。
由于吴保刚的父母都已年过六旬,其中母亲还患上了中度脑梗,因此家里做饭等活计大部分都落在了吴保刚的身上,每到双休日的时候,吴保刚就格外忙碌。“作为两个家庭的主心骨,我苦点累点无所谓,只要他们幸福就行了。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家里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吴保刚信心满满地说。
15年来,自身残疾的吴保刚自强不息独自撑起了两个家..... 他见义勇为和孝老爱亲的事迹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宣传; 因为他的辛勤工作和出色表现,2002年获凤阳县综治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2012年10月22日受邀上海东方卫视直播栏目 “做好人,你无悔吗”;2012年获得“肥东县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被合肥市残工委筛选为合肥市首届“最美残疾人”评选候选人;安徽省《法制周刊》曾以《少年英雄的壮举苦涩》报道过此事;2010年获得合肥市残疾人基本信息调查工作“先进集体”奖;2011年获得合肥市“唱红歌.颂党恩”首届残疾人特殊艺术大奖赛中荣获三等;2014第三届“合肥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20年当选“合肥好人”、肥东县第六届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