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积极开展乡风文化建设
肥东县众兴乡华光村的大路边,一群农民群众正围在村口的议论着。路边巨石上刻着村徽和村训,让广大村民们出行、归家时时过往都能看得到。“我们每天路过这里都会停下来,看看自己什么做得对,什么做得不对。”村民胡恒所说。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肥东的乡村都能看到。去年以来,肥东县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实施以“挖掘一段村史、提炼一句村训、确定一幅村徽、编写一首村诗、打造一条长廊、建设一块广场、搭建一方舞台、成立一支队伍、创作一批作品、推出一群好人”为主要内容的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文化载体,突出文化惠民,以乡风文化建设带动乡风文明,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突破,不断丰富和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内涵,使美好乡村建设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以德育人促和谐
在长临河镇罗洪村文化长廊里、在牌坊乡新丰村的美德文化墙上,在其他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的墙体文化中,都能看到这样的一组组图画。配合书写各种书法,以画像的形式,配以“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闻鸡起舞”等故事。这是肥东县把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中国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而做的,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牌坊乡新丰村王永根说:“美好乡村建设突出文化惠民,深受全村老老小小欢迎。现在,妇女比懂礼数、持好家;娃娃比懂文明礼貌,比学习和道德好;家里的老人就比比哪个更能体谅儿女,促进家庭、邻里和谐。现在家人关系、邻里关系融洽了,村子也就变得和谐了。”
从元疃镇政府退休回村居住的老干部许恒业这样感言:“退休回农村老家石湾来定居,过去最不习惯的就是卫生了,走在哪里,都觉得是乱糟糟的一片。现在好了,无论走在哪里,都像重新走进了干净的城里小区那样。”无独有偶,走进肥东的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农民家庭,这样的变化都在发生着。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该县根据美好乡村建设实际,实施“十个一”工程,从乡风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入手,着力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
乡土文化受青睐
撮镇镇长乐社区党总支书记丁传香说:“如今,农民吃饱了,穿暖了,用钱也不是大问题了,可是文化还有很多空白点。美好乡村建设突出乡风文化惠民,村里建起了农民文化广场,让大家生产之余有个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地方,每逢节假日,县里的美好乡村艺术团还来村里巡回演出,老百姓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水平的乡土文艺节目,甭提有多高兴了。”他的话,代表了很多农民的心声。事实上,近年来,肥东县的各级各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农民的文化需求正在逐渐得到满足,农闲时聚在一起自编自演一段小曲儿,茶余饭后到广场打打球、跳跳舞渐成群众生活的时尚,文化正全方位走近群众,让群众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众兴乡华光村党支部书记王林提起这事,至今还激动不已:“自从有了这个文化广场,闲下来的时候,农民都到这里来活动活动,文化广场成了咱农民的精神乐园。”如今,农村文化广场已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科技培训的窗口、致富信息传播的中心、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走进每个美好乡村建设点,墙壁上书写、绘制的文明标语和图案,让人感到犹如一股新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吃饱三顿饭,再到广场转”,这已成为肥东县农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
身边文明受好评
走进肥东县每一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都能看到这样的一块公示栏——上面是各家各户的“文明星”数。这是肥东县在实施乡风文明建设中,把过去曾经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赋予新的内涵。在评选中,把标准定得更加贴近实际,让“星”的约束力更强。梁园镇邓岗村梁岗村民组组长刘正桂在谈到“十星级文明户”的作用时这样说:“这项活动过去我们这里也曾经搞过,但是由于只注重评,不注重发挥评比结果的作用,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现在不同了,评选是经过召开户长会一家一家地评,评出的结果不仅挂到了一家一户的门上,而且在村子里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公示栏。同时,不是一评就永久有效,而是要定期开展复评工作,该增星的增星,该减星就减星,大家互相监督。其实每个人都是很要面子的,这样一来,就促进了文明风尚的形成。”“不要小看这十颗小星星,它们可是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一个大载体。”该镇宣传委员宣东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