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文明创建各项工作的系列报道
按语:2013年是肥东人民凝心聚力共创全省文明县城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以下是新安晚报关于2013年肥东县文明创建各项工作的系列报道。
“包公故里”劲吹“文明风”之一
合肥城东:文明之花处处开
“这次回来,发现店埠河变化很大,河水更清了,河两边的树更绿了,呼吸着从清澈的水面飘来的清新空气,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的家乡可真美啊!” “十一”长假从浙江回到老家肥东的黄先生由衷的感叹到。
如今走在肥东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县城的大街小巷,干净而整洁;和平文化广场变靓、变大了,居民们有了更好的休闲、公共活动场所;市容市貌整洁干净,交通有序和谐;每到清晨和夜晚,和平广场、法制广场上人潮涌动,人们或轻歌曼舞,或跑步健身,或吹拉弹唱,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把这座县城打点得热闹温馨……如今,肥东居民在积极投身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收获着环境的美好,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美丽的肥东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部门联动:齐心协力抓创建
“我们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就要把创建过程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过程,作为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过程,作为增强竞争力、打造新优势的过程。”肥东县县委书记杨宏星说。
处理违章停车,机动车道归交警管,人行道归城管部门管……在创建文明的过程中,一些问题看似不大,却非一个部门能够解决。为此,肥东县制订并下发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进一步落实了79个职能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抓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职责明确后,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形成了创建合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文明创建工作在齐抓共管中深入推进,效果显著。
全民参与:文明之花遍地开
“生活离不开阳光,社会最需要文明”,在肥东的大街小巷,这样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文明创建光靠职能部门还不够,只有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支持,才能让文明遍地生花。
此外,将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集中在媒体上曝光、在各类餐饮企业中开展“文明餐桌”创建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县城主要交通道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在全县推广“道德讲堂”建设、将“道德模范”评选扩大到各个乡镇,实现村村有模范,以身边的榜样来影响更多人……这些努力都将文明理念融入了群众生活。
除此之外,肥东县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老百姓争创良好怡人的环境。在大建设方面,对接合肥主城的干道东延、开工建设县城东片区污水管网工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今,肥东县的老百姓真心拥护创建工作,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更充分的享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包公故里”劲吹“文明风”之二
他们,以高尚道德感动我们
本报讯 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发布,一个好消息在2206平方公里的肥东大地上传开,“中国好人”、“全国最美乡村老师”——肥东县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陈万霞以高尚的道德感动了中国:她舍弃县城优厚薪资,建立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用浓浓母爱温暖着每一个留守儿童;她为了让远离父母的孩子和同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还开设了阳光信箱,去年底,阳光信箱向全国所有留守儿童免费开放。
他们的共同名字叫“中国好人”
除了陈万霞,很多肥东儿女都在用行动践行着社会风尚。70多岁的保洁员苏仕珍家境贫寒,捡到11万元人民币,却一心想交还失主,被网友称为“贫民式的活雷锋”;老伴搭车,途中意外身亡,王邦贤不但不责怪车主,还婉拒了1万元补偿金,因为他“不能让好人心寒”;殷保刚不顾个人安危,3入火海救人;姚延顺20多年间从河中救起30余人,被誉为“桥头守护神”……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响彻广袤大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万千心灵。这些人,他们说不出惊世骇俗的豪言,他们也从未觉得自己的举动很伟大,但他们却完美地诠释了何为“好人”。
据了解,该县先后有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分别当选第二届、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1人荣获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事迹在传播爱心在传递
肥东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道德模范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好事、善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群众。
爱心的确得到了传递。今年8月28日早晨5点30分许,一位老人在通济桥附近突然头朝下栽入店埠河中,一市民奋不顾身跳下河将老人托了起来,并在旁边群众的帮助下得救,而救人者没留姓名悄悄离去。一时间,“寻找好心人,传播正能量”的呼声甚高,最后见义勇为的英雄王德贵终于被找到(本报曾独家报道)。 他是继宋巨友、陈浩、姚延顺等后,又一个让肥东人深深感动的身边好人。
石塘镇阚东村村民阚洪武多次见义勇为,如9年前为救遭抢劫少女而遍体鳞伤,2年前及时救起落水男孩避免3名男孩溺水身亡等,被评为该村2013年度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据了解,肥东县今年首次将道德模范评选延伸到乡镇和村,已有180多名乡镇道德模范、1000多名村级道德模范脱颖而出,他们有的是种田能手、有的是留守妇女、有的是默默无闻多年的老人……爱的故事每天都在流传,爱的奉献每天都在上演,在爱的传承中,在百万肥东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幸福的肥东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包公故里”劲吹“文明风”之三
以建促创 肥东县城展新颜
“现在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更平坦了,树更多了,店招店牌更整齐好看了,很是赏心悦目。”10月20日,家住肥东县城唐头巷的居民王先生说。
如今在肥东县穿梭,你会发现,改变的不光是小巷,大街更加宽敞了、环境更加洁净了、文明行为增多了……一天天,越来越好。
小小街巷更怡人
据了解,今年,肥东县加大对小街巷改造的投入,总投资约600万元,对县城才华路等9条小街巷实施改造,总长约3.3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
肥东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小街巷改造工程在实现“水畅、路平、灯明”目标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的绿化美化,百姓家门口的小街巷更加适宜人居,广大居民切实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
城区城外路网更完善
如果说小街巷改造是衣服的“里子”,那么城市主干道、街面就是“面子”。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肥东县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
截至目前,繁华大道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店忠路改建工程1标段已完成雨水、污水管道各4公里,2标段排水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改造工程主车道10月底全线贯通;包公大道东延工程雨污水管道埋设完成,计划11月份竣工通车。
在加大县城外部路网建设的同时,老城区路网结构也进一步完善,全面完成了县城老城区的道路升级改造,根据计划,10月中旬,桂王路(龙泉路至包公大道)、太子山路(包公大道至人民路)开工建设。
新增9个停车场
停车难一直是城市老大难。记者得知,肥东县加快实施停车场建设,总投资约600万元新建9个停车场,建成后将新增停车位812个,目前大部分停车场已建成。
今年以来,该县城管局开展对乱摆摊点、店外经营、乱贴乱画、违章广告、占道修理等集中整治;清理卫生死角,严格治理乱扔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此外,该县还对中心大市场、西苑市场、中苑市场、青春菜市场等四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整治,市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包公故里”劲吹“文明风”之四
草根文化、乡风文化促文明
“庐剧、门歌、舞龙灯,在家门口能看到这么多的演出,真是过瘾。”10月21日,一提到前几天刚结束的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周,60多岁的肥东县城居民崔师傅还沉浸在当时看演出的回忆中,“要是以后能多看到这样的演出活动就好了!”
草根盛宴展示文化软实力
非遗综艺专场、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五个专场演出给观众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顿顿文化大餐。
据了解,此次演出周历时五天,共有来自县内外的近百支民间艺术团体、2000多名演员登台献艺,近五万人次现场观看了演出。作为“幸福肥东•美好乡村” 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周通过文艺的方式集中展现了肥东美好乡村幸福生活。
村徽村训诠释新农民精神
肥东县众兴乡华光村的大路边,一群农民群众正围在村口的议论着。路边巨石上刻着村徽和村训,让广大村民们出行、归家时时过往都能看得到。“我们每天路过这里都会停下来,看看自己什么做得对,什么做得不对。”村民胡恒所说。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肥东的很多乡村都能看到。在长临河镇罗洪村文化长廊里、在新丰村的美德文化墙上,在其他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的墙体文化中,都能看到这样的一组组图画。配合书写各种书法,以画像的形式,配以“岳母刺字”、“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闻鸡起舞”等故事。这是肥东县把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中国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而做的,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去年以来,肥东县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实施以“挖掘一段村史、提炼一句村训、确定一幅村徽、编写一首村诗、打造一条长廊、建设一块广场、搭建一方舞台、成立一支队伍、创作一批作品、推出一群好人”为主要内容的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文化载体,突出文化惠民,以乡风文化建设带动乡风文明,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突破,不断丰富和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内涵,使美好乡村建设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包公故里”劲吹“文明风”之五
志愿者献爱心:温暖你、我、他
在肥东县城活跃着这么一批人。他们顶着烈日,在街头做文明劝导,提醒大家不要乱闯红绿灯;他们放弃休息时间,为群众提供维修、义诊;他们没有陪伴家人,却忙着给空巢老人送温暖……他们无私付出,从不抱怨,用行动温暖了无数人的心。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生活背景也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队伍“遍地开花”
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由退休老人组成,年龄多在60岁左右。老人们经常在街头做交通文明劝导员,还协助市容部门治理乱停乱放、占地经营等。虽然有时比较累,他们却乐此不疲。“我们不求任何回报,小红帽一戴,就觉得有荣誉感。”10月24日,62岁的队长郑成东对新安晚报记者说。
在肥东,还有更多志愿者在奔忙。据了解,目前肥东县正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广场建设,并建起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共建成社区志愿服务广场11个。此外,肥东县还推进志愿者网上注册工作,截至10月15日,全县注册志愿者达17395人。
人人争当“活雷锋”
郑成东认为,志愿者都是在学雷锋做好事。而肥东县把每年3月定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学雷锋活动日”。
学习雷锋,开展志愿服务成为了肥东一项日常化、制度化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3•5”广场志愿服务活动,共有肥东一中、县供电公司、县质监局、县电信公司、自来水厂等30多家单位参与,共为群众提供咨询、维修、义诊等志愿服务近千人次,散发宣传材料5000多份;植树节期间,县直机关工委组织机关党员志愿者到牌坊乡开展义务植树志愿服务活动……
除雷锋日外,各志愿者团队还根据工作实际开展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肥东县房管局一缕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已创立多年。这些年来,他们会经常走近留守儿童,开展活动,用关爱驱除孩子们内心的孤独;带着慰问品走进空巢老人的家中,陪老人聊聊天,帮他们做做家务……
在肥东,像这样的志愿活动还有很多。今年3月份,就有15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学雷锋统一行动当中来,提供各类志愿服务20000多人次,看望慰问特殊人群款物折合人民币约5万元。
“我们虽然只是一缕阳光,但只要通过奉献,将爱心传播开来,总有一天会阳光普照。”一缕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徐宁宁发自肺腑的一席话,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声。
“包公故里”劲吹“文明风”之六
身边的人讲述身边事
本报讯 身边的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平民英雄”们走上讲堂,在娓娓道来先进事迹的同时,也传播了自己朴实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信念。而就在这倾听中,不少人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或许还能开始自省。
这是肥东县设立的“道德讲堂”。它告诉人们,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道德,用实际行动履行道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道德讲堂将文明理念传开
全国第十一个“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前夕,肥东县“道德讲堂总堂”第三场活动在锦弘中学举行。参加活动的有600多人,其中包括城区各中小学主要负责人和锦弘中学师生代表。
讲堂内容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为重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自我反省、唱歌曲、看短片、诵经典、听报告、作点评、送祝福七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听取了道德专题报告,还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陈万霞的视频短片。在重温道德文化的同时,他们也明白了如何遵守文明礼仪。
而这只是其中一个“讲堂”而已。新安晚报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起,肥东县就开始道德讲堂试点建设。今年上半年,肥东县专门设立了肥东县“道德讲堂总堂”,并在全县各乡镇、各级文明单位进一步推广。
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沃土
肥东县一直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重大实事和重要抓手。新安晚报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开始,该县先后投资近300万元,用2年时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19所,实现全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全覆盖。该县还通过文明单位、文化志愿者与少年宫结对的形式,为少年宫提供各种帮助,起到很好效果。
此外,肥东县还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组织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了“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学雷锋讲文明做奉献”校园演讲比赛等,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念。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洁净的环境。近年来,该县倡导建设文明网络、净化网络环境,进行不间断的巡回检查,监管出版市场和网吧等经营场所,开展打击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开展“文明交通护花行动”,完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建立学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的长效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