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在衣食无忧的乡村守护一份亲情
三月,草长鸢飞,三月,来一场春意浓浓的约会,这时,你会发现,有劳动之手在精心描摹春天,有爱心巧手在施展顶上功夫,有倾心畅谈的殷殷关切,更有手赠玫瑰的点滴心香,他们是儿童主任、是专业社工,是民政志愿者……
在肥东县长临河镇,春意渐浓的时节,为丰富辖区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彰显新时代社区人的精神风貌。由肥东县民政局发起的社会救助品牌创建之“赴春天之约·绽邻里芳华”活动正在社区浓情上映,该县长临河镇民政所为了全力做好服务工作,联合肥东县益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提前筹备活动开展的各项工作,引导社区儿童主任和社工们,有序组织辖区内的困难对象参加活动。活动中,益邦发展中心的社工们详细讲解了制作小夜灯所需的材料、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随后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一开始,几位习惯从事农活的老大妈,面对精致的材料感觉无从下手,见此情景,社工们一边手把手进行指导,一边鼓励她们发挥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进行描摹、制作,不到一个小时,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白色的兔子灯、五颜六色的花形小夜灯便在大家手中活灵活现呈现出来……“每一个精妙的小夜灯都代表了大家脑海中的一个梦幻世界,里面还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的向往,她们用灵巧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去搭建、去打磨,让心中的美好绽放风华,这也是我们组织开展社会救助品牌创建的一种新模式,主要是通过亲自制作,引导邻里之间热爱生活的良好氛围,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让她们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和温暖。”,该镇民政所长关宏杰如是说道。
和以往所不同,今年以来,肥东县社会救助品牌创建工作从原先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功能、多维度、多立面、辐射广”等救助设定标准,尤其是在服务项目上融合“专业社工”加盟服务,让社会救助品牌有了新内容、新标准、新体验二次质的飞跃。
在该县撮镇镇这座千年文化古城,一场以“巧辨识真假,幸福夕阳红”为主题的社会救助品牌创建活动为老人们敲响了“警钟”。为提高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老年群体的识骗、防骗能力,3月14日,由该县撮镇镇民政所联合肥东益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龙塘社区开展防诈骗宣传进万家活动,有针对性社区进行宣传讲解,提前打好防范、识别诈骗的“预防针”。社工之一的倪薇萍表示,举办这种类型社会救助行动,用入户进门面对面宣传的方式,能有效唤醒老年人防范诈骗的“戒心”,换取老年人的“放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活动中,社工们每到一户,便于在家的爷爷奶奶唠嗑、拉家常,并将一些防骗、识别诈骗的知识进行告知,提醒他们时刻警惕以“养老保健”“养老保险”“养老帮扶”等为名义的各类诈骗行为,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多讲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多宣传一些党和国家打击诈骗的制裁措施,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骗子的欺诈手段,我们老年人就会多了一层保障,在外面的子女就会少一分担心”。龙塘社区70多岁高龄的王爷爷说:“现在养老诈骗花样多,我们年龄大了,提防各类诈骗行为不仅自己要擦亮眼睛,更要社区提供更多的关爱保护,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平静。”
加强兜底政策衔接,建立完善返贫预警监测机制,将所有服务对象全部纳入预警监测范围,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为了更好的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该县白龙镇民政所切实实际,实施了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便民的服务的“我为群众做实事·清洁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将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活动中,民政志愿者和社区救助小组一道,挨家挨户为一些生活能力有限的困难群众打扫卫生、整理生活废品、清洗保洁电气设备,营造卫生干净的生活环境。同时,将困难群众的一些所思所盼的微心愿“记录在案”,逐一提供周到服务,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美好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在该县古城镇养老服务中心,一场“情暖夕阳·爱心义剪”的社会救助慰问走访活动吸引了不少老年人,面对专业社工,老年人笑口颜开,纷纷围在社工志愿者身边,主动配合打理“顶上世界”。“太谢谢你们了,年纪大了,上街去理一次头发要走不少路,加上天气的原因,我这段时间头发养得比较长,恰好你们来院里免费给我们老人理发,一下子解决了我的烦恼,我真是太高兴了。”修剪一新的王爷爷,面对志愿者们,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衣食无忧的乡村,有这这么一群人,他们是老人,是儿童,也是家庭牵挂最多的对象,为了确保“一老一小”安全,肥东县的社区儿童主任、社工和民政志愿者们,用一份份至臻、至纯、至善、至美的人间大爱为乡村的安好、宁静送出了一束束清香四溢的爱之花,在春的季节里萌发、成长。
该县石塘镇龙城社区儿童主任周琼珍在日记中写道:最近,辖区内一名姓梁的三年级小朋友,因为父母没时间照顾,只好被送到县城一所私立中学上课。上门访视中,周琼珍了解到孩子的作业写得不完整,错别字较多,而且寡言少语,进一步交谈,孩子表示自己忧伤多,快乐少,因为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老师的批评,伙伴的排挤,他很不快乐。于是,周琼珍多次上门与监护人(爷爷奶奶)进行沟通,让他们用放大镜多看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孩子,少批评,同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认真沟通,最终说服了孩子的家长。周琼珍写到:“从这事情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缺失的大都是父母的关爱,作为社区儿童主任,我们既要担负起监管责任,更要在用心、用情、用真的功夫上下力气,把思想沟通做到位,帮助未成年人重拾信心。”(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