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童心邀明月 巧手盼中秋
“你们俩上台展示一下新做的绿军书包,我来拍个照片。”“这个环节需要用胶水固定一下,可以粘得牢固点。”“这个是做月饼用的模具,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橡皮泥做成各种食品的样子,填满模具……”
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全县社会救助品牌主要围绕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一次以“双节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心智成长活动。主办方县民政局指导政府购买服务的肥东益邦社会发展中心社工,为这些特殊的孩子送去一份阳光、一份雨露。
彩色月饼这样诞生
“我们将参与活动开展的社工,分成四个行动小组,提前对接所联系的乡镇园区民政所,确定开展活动的社区,做好计划安排,备好课。”前往响导乡组织开展活动的韩曼璐表示,为了让更多未成年人感受活动内容和主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她与响导乡民政所在响导社区联合开展“中秋国庆喜相逢·留守儿童乐相聚”主题活动。
韩曼璐用一段开场白,引出活动主题。用形象直观的视窗屏幕,让未成年人了解中秋佳节的历史渊源,用详实的史料告诉孩子们国庆节的由来,让孩子们铭记历史。随后,韩曼璐和乡村两级社工一道,给前来参加活动的近20名孩子,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手工游戏。
在第一个环节DIY中秋黏土月饼中,孩子们选用不同颜色的黏土,混合制作彩色月饼。“我的是豆沙月饼馅的。”“我的是三种水果馅的。”“我的是蛋黄馅的。”一个个月饼栩栩如生,在孩子们手中脱颖而出。
在第二个环节DIY国庆绿军包的制作过程中,一些年龄稍微大的孩子一边做贴片,一边还帮助年龄小的伙伴。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一个个寓意深刻、精致小巧的绿军包被制作出来,上面写满了“闪闪的红星”“我爱中华”“厉害了祖国”等字样,让每一个儿童成就感满满。
闪烁的“兔子灯”
由社工杨慧敏带队的一组队员,来到马湖乡兴赵社区,开展“童心邀明月·巧手迎中秋”特色集体活动。
陈慧敏作为益邦社工的代表,事先将要做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并结合以前做过手工经验提出要求。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早已跃跃欲试,一拿到做兔子灯的材料,就迫不及待地干起来。
“阿姨,这个灯的连接处是张开的,怎么处理呀?不然的话,用绳子穿起来不好看。”一位小朋友拉着杨慧敏的手,将自己做的半成品递给她看。见到孩子焦急的眼神,杨慧敏连忙拿起桌子上的胶水,一边协助孩子将张开口的部分粘住,一边指导孩子用手“捏牢”。经过不长时间,孩子原本焦虑的情绪终于放下,高兴地对杨慧敏说:“谢谢阿姨,你看,这是我做的兔子灯,好不好看?”杨慧敏一边摸着孩子的头发,一边赞许:“真不错,你真棒!”
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一边叽叽喳喳地讨论,一边在社工的示范讲解下,认真组装、对接、粘连、穿绳子,现场氛围温馨而融洽。经过孩子们的努力,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兔子灯在孩子们手中呈现。
分享“中秋故事”
在肥东循环经济示范园,带队的王欣绮则围绕“月满中秋‘童’欢乐”主题,带领22名未成年人一起了解“中秋故事”。通过和孩子们一道制作“月兔灯笼”和“月宫美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王欣绮先向大家讲述了月宫玉兔的美丽神话,讲解了制作中秋兔子灯笼的寓意是人们对于团圆幸福的期盼等知识内涵。随后,社工给孩子们分发了灯笼材料,让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讲解,开始一步步制作月兔灯笼。搭灯架,挂流苏、装灯柱……很快,一盏盏生动有趣的兔子灯笼制作好了。制作过程气氛十分活跃,欢声笑语乐不停,孩子们纷纷拿着兔子灯合影留念。
小小的花灯,传递了一份祝福、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同样场景出现在由社工蒋巧丽带队的社会救助品牌创建行列之中。为了让辖区内留守、困境儿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初步知晓中秋节的由来及风俗,蒋巧丽会同店埠镇民政所社工,在泉山社区开展“月圆人团圆·巧手盼中秋”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知中秋、悦中秋、庆中秋,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高桢 赵杰 张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