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县民政局:提升六项保障能力 着力将敬老院打造成“示范工程、良心工程 ”

发布时间:2018-03-30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211

近年来,肥东县民政局坚持关注五保老人衣食住医等民生问题,提升六项保障能力,实现精细化管理,把敬老院打造成“良心工程、示范工程”,确保五保老人晚年幸福生活。

一是持续提高标准,保障生活改善。该县执行连续增长机制,将敬老院五保老人每月生活标准提高到746元,保障老人基本日常生活。同时为使老人们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的健康,该县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敬老院膳食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敬老院为院民每天提供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两种面点,中餐两荤一素一汤,晚餐干稀搭配、粗细结合,提高膳食质量,改善五保日常生活。该县还鼓励各乡镇敬老院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实现蔬菜、猪禽肉等自足自给。

二是不断加强建设,保障居住环境。该县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实现18所敬老院“特护区”建设全覆盖,为五保老人提供及时、便利的医疗服务。2017年,投入103万元为18所乡镇敬老院院民房间铺设地塑,投入432.108万元为18所乡镇敬老院1787间房间购置安装1782台空调,实现空调全覆盖,被市里列为“示范工程”、誉为“良心工程”。今后三年,该县陆续对部分乡镇敬老院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为五保老人提供更好、更优的居住环境。如投资新建白龙镇敬老院公寓楼、八斗镇敬老院办公场所及活动用房、元疃敬老院食堂,投资改造石塘、包公镇敬老院景观建设等。

三是全面落实政策,保障医疗改善。该县将农村五保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对其申请医疗救助不受病种和起付线限制。五保生病住院后,经各种保险补偿后,仍难以负担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按100%比例给予救助,政策范围外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按70%比例给予救助。该县还在全省率先实行将失能失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纳入敬老院“特护区”集中供养,获得专业照护,目前,发放经评估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188人178.794万元。同时,按人均115元(市与县1:1配套)标准,为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共8487人投保97.6005万元,让他们享受生病住院后的护理保障,充分改善五保老人的医疗服务。

四是经常督促检查,保障人身安全。该县18所敬老院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紧急呼叫系统,在合肥地区率先为每位敬老院院民配发有联系号码的院民证,防止院民走失时联系,保障老人安全。该县民政局还联合消防大队对全县敬老院进行消防验收,目前该县17所敬老院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和养老许可证。同时,该县民政局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敬老院进行以消防和食品卫生监督为主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到位,确保了五保老人的人身安全。

五是健全娱乐设施,保障精神生活。该县18所敬老院全部配备10多种健身器材、数字电视,让五保老年人生活之余加强锻炼、观看娱乐节目。同时,该县乡镇敬老院兴办了老年学校分校,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活动。该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情暖敬老院”文艺下基层活动,每月为每个乡镇敬老院院院民送去一场演出,演出的节目适合敬老院五保老人们的口味,深受敬老院院民欢迎。各敬老院还开展自身富有特色的活动,如牌坊乡敬老院实行每月放电影、集中过生日制度,凡是当月生日,每月十五日上午九时集中在餐厅播放生日快乐歌,提供蛋糕、长寿面和荷包蛋,使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六是进行精细管理,保障星级服务。该县加强对敬老院服务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创建“星级敬老院”实现星级管理服务。主要在内部管理、供养水平、营养膳食、衣着服务、医疗护理、文体娱乐、心理服务、丧葬服务、拓展服务等方面努力,保证服务对象满意。通过“星级敬老院”持续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农村敬老院向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敬老院民生项目建后管养水平。2017年以来,该县通过抓管理促服务,18所敬老院已创成三星级的7所、二星级的5所、一星级的6所,实现敬老院全部星级管理,实现“院内环境园林化,设施设备人性化,服务管理现代化”,让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享受星级敬老院管理待遇。

近年来,肥东县民政局坚持关注五保老人衣食住医等民生问题,提升六项保障能力,实现精细化管理,把敬老院打造成“良心工程、示范工程”,确保五保老人晚年幸福生活。

一是持续提高标准,保障生活改善。该县执行连续增长机制,将敬老院五保老人每月生活标准提高到746元,保障老人基本日常生活。同时为使老人们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的健康,该县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乡镇敬老院膳食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敬老院为院民每天提供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两种面点,中餐两荤一素一汤,晚餐干稀搭配、粗细结合,提高膳食质量,改善五保日常生活。该县还鼓励各乡镇敬老院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实现蔬菜、猪禽肉等自足自给。

二是不断加强建设,保障居住环境。该县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实现18所敬老院“特护区”建设全覆盖,为五保老人提供及时、便利的医疗服务。2017年,投入103万元为18所乡镇敬老院院民房间铺设地塑,投入432.108万元为18所乡镇敬老院1787间房间购置安装1782台空调,实现空调全覆盖,被市里列为“示范工程”、誉为“良心工程”。今后三年,该县陆续对部分乡镇敬老院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为五保老人提供更好、更优的居住环境。如投资新建白龙镇敬老院公寓楼、八斗镇敬老院办公场所及活动用房、元疃敬老院食堂,投资改造石塘、包公镇敬老院景观建设等。

三是全面落实政策,保障医疗改善。该县将农村五保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对其申请医疗救助不受病种和起付线限制。五保生病住院后,经各种保险补偿后,仍难以负担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按100%比例给予救助,政策范围外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按70%比例给予救助。该县还在全省率先实行将失能失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纳入敬老院“特护区”集中供养,获得专业照护,目前,发放经评估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188人178.794万元。同时,按人均115元(市与县1:1配套)标准,为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共8487人投保97.6005万元,让他们享受生病住院后的护理保障,充分改善五保老人的医疗服务。

四是经常督促检查,保障人身安全。该县18所敬老院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紧急呼叫系统,在合肥地区率先为每位敬老院院民配发有联系号码的院民证,防止院民走失时联系,保障老人安全。该县民政局还联合消防大队对全县敬老院进行消防验收,目前该县17所敬老院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和养老许可证。同时,该县民政局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敬老院进行以消防和食品卫生监督为主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到位,确保了五保老人的人身安全。

五是健全娱乐设施,保障精神生活。该县18所敬老院全部配备10多种健身器材、数字电视,让五保老年人生活之余加强锻炼、观看娱乐节目。同时,该县乡镇敬老院兴办了老年学校分校,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活动。该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情暖敬老院”文艺下基层活动,每月为每个乡镇敬老院院院民送去一场演出,演出的节目适合敬老院五保老人们的口味,深受敬老院院民欢迎。各敬老院还开展自身富有特色的活动,如牌坊乡敬老院实行每月放电影、集中过生日制度,凡是当月生日,每月十五日上午九时集中在餐厅播放生日快乐歌,提供蛋糕、长寿面和荷包蛋,使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六是进行精细管理,保障星级服务。该县加强对敬老院服务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创建“星级敬老院”实现星级管理服务。主要在内部管理、供养水平、营养膳食、衣着服务、医疗护理、文体娱乐、心理服务、丧葬服务、拓展服务等方面努力,保证服务对象满意。通过“星级敬老院”持续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农村敬老院向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敬老院民生项目建后管养水平。2017年以来,该县通过抓管理促服务,18所敬老院已创成三星级的7所、二星级的5所、一星级的6所,实现敬老院全部星级管理,实现“院内环境园林化,设施设备人性化,服务管理现代化”,让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享受星级敬老院管理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