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元运竹

发布时间:2018-12-28 09:39:19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49086

默默耕耘的肥东“爱心瓜哥”


第五届肥东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



元运竹,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安徽培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肥东县翠竹家庭农场负责人。肥东县政协十届委员,合肥市十六届人大代表,肥东县首届劳动模范。

元运竹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保持着一颗朴实农民的初心,把朴素、善良、勤劳、热情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他更是把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作为工作和事业的自觉遵循,在平凡中坚守正气,默默耕耘。早在参加工作之初,该同志就因工作能力突出、认真负责被授予“合肥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工作期间,元运竹同志牢记党的教导,深入挖掘党的先进理论内涵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从1990年开始,该同志连续十多年在当地乡村牵头举办农村文化体育节,活动有力推动了周边10余个乡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群众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这一事迹多次被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并受到国家级表彰,而作为当事人,元运竹多次主动放弃宣传表彰的机会,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社会公益事业中。

学习雷锋精神,充实自己,温暖他人。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兴一村,是一处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滞后,如何让群众脱贫致富难倒了很多人。2014年,作为肥东县翠竹家庭农场(“安徽省民族企业”、“安徽省级菜篮子工程标准园”、“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农业广播学校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元运竹用苦干实干和创新精神,把自己的生产基地打造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新优产品试验示范基地,直接解决了基地附近500亩土地的半抛荒现象,就近吸收就业人员60余人,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发展(其中部分是少数民族农民)。此外,还拓宽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渠道,如少数民族贫困户许加壁在农场就业劳动中,学会了技术和管理,成为周边企业争相抢聘的管理人员。目前,翠竹农场和元运竹同志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其精品南瓜享誉全省,红心火龙果,螺丝椒等新优品种,引来各地争相观摩学习。

2016年7月的特大洪水波及多地,元运竹舍小家顾大家,连续多日在抗洪一线参与军民抗洪抢险,他还通过县总工会、工商联发动组织了近百位当地企业家捐款捐物,参加到抗洪爱心行动中,集体捐款捐物价值140多万。因此他被网民亲切称为“爱心瓜哥”,并被表彰为2016年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在大型公益活动----暖冬行动中,该同志不仅带头参加救助儿童捐款捐物活动,还参与号召组织了12位企业家积极响应加入暖冬行动。他还参加组织了工商联的产业扶贫,如2017年春季,他联系请求安徽省林业厅机关党委组织学雷锋服务日活动,陪同4个相关处室的负责人到马湖乡创业村千亩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基地现场把脉指导。他参加“民族一家亲,百企帮千户”活动,捐款8000元;他多次把自己生产的优质农产品(整车的冬瓜,西瓜,白菜,芹菜等)送到牌坊乡敬老院;参与肥东太极协会的敬老活动;他在2016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农业协会,肥东县现代农业协会。作为秘书长,两年多来,他牺牲大量时间、精力、财物为协会,为会员服务。他先后无偿组织从环巢湖万人毅行到肥东县首届年货节,从包公文旅嘉年华到牌坊年货节,从响导桃花节到八斗曹植文化旅游节,从合肥市展会到安徽省展会,共几十次义务组织全县农业企业参加大小农产品展销;2次义务参与组织肥东县苗木花卉展销会;他多次组织学习培训和交流走访;配合县农委、商务局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他对会员单位有求必应,农业协会也因此成为全省有影响、有作为的县级协会。

在产业扶贫方面,如何因地制宜、力所能及、脚踏实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他结合自身的创新创业,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落实。所在农场现有就业扶贫5户,技术带动扶贫7户,带资入股分红19户,其中少数民族贫困户9户;他义务为县妇联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培训授课,并为巾帼行动创办田间学校;他参与县统战部、工商联组织开展的帮扶八斗镇陆还村、马湖乡创业村产业扶贫活动;他参加县宗教局组织的“民族一家亲,百企帮千户”活动;他在县商务局牵头下对接技术指导包公镇大许社区的产业扶贫;他在县农委扶贫办指导下和霍邱县相关企业进行产业扶贫互助合作。2016年9月他牵头创办了肥东县农产品特色馆,汇集整合了全县18个乡镇、2个园区的600多种农产品进行宣传展示销售,并特别为全县14个贫困村开辟爱心义购义务宣传销售贫困村产品,现发展为肥东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体验馆。留住肥东人的乡愁,留住外地人的肥东印象,特色馆其实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他为元疃残疾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义务推销产品,还指导肥东县残联策划建成了肥东县残疾人农疗基地,此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创。

元运竹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时时记住自己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农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公益慈善和学习培训是他时刻不敢懈怠的两件事,不要等到有时间才去学习和培训,不要等到有钱才去热心公益和行善是他多年坚持的。他注重合作、乐于助人,把创新定义为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的创新,是自己受益、兼顾他人的创新,是热心集体、服务社会的创新,是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创新。力所能及从身边、从点滴做起做好,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作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就要做好现代农业,依据自身发展(技术,经验积累,发展沉淀,情怀),结合区位(省城近郊,县城边缘),交通(魏武大道,梁园,施工、双庙高速口等),产业(集中),政策环境(民族优惠)等方面优势寻求不断发展。

目前,农场正在寻求合作创新,拟把基地二期的200亩土地提升改造建设成为少数民族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发展方向和定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优品种实验示范,校(研)企成果转化示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乡村振兴大学)。未来的农场功能将形成融生产采摘、市场交易、产品展示、技术研发、信息中心、冷链仓储、产品加工、民族民俗农耕文化、精准扶贫、大学生及少数民族就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为肥东县乃至更广大地区实现真正的订单农业服务。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民族经济发展,努力为肥东县乃致合肥市农业发展发挥示范推广和带动作用。

上一篇:薛文明

下一篇:李国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