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胡平球

发布时间:2018-12-28 10:22:19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50206

真情如歌书写人间最美华章

第五届肥东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在肥东县包公镇高亮社区有一户特别的家庭:妻子长期瘫痪在床,丈夫一直陪伴在其左右,照顾妻子30多年不离不弃。用他自己的话说:“既然娶了她,就要照顾她一辈子。”

孤儿无亲当“上门女婿”给自己找个家

今年64岁的胡平球,早些年是个孤儿。3岁时,被送到孤儿院生活;15岁时,才走出孤儿院,独自一人在外打拼。

没有田地,没有落脚处。10来岁的胡平球面对生活的苦难,从小就学会了勇于面对。当他30岁时,依然没有人为他操持成家立业的事。幸好,在一个“多嘴”老乡的帮助下,胡平球被领到肥东县包公镇高亮社区闻刘组的闻正应家中。后者也是“可怜人”,自小患上小儿麻痹症,从出生后几乎就未从床上爬起来过。

闻正应的父母爱女心切,不愿意放弃这个姑娘。多年来,在父母的照料下,她虽然无法下床,却也未生过褥疮,被子里永远是干净的,嘴边也没有食物残渣。“就是这样,我们家女儿就是这个状态,你要是愿意,就到我家来,什么也不要你的,我拿你当儿子待。”

在邻居的鼓动下,胡平球想到自己无亲无朋,至今无家无业,看到躺在床上的女孩如同自己一样可怜,顾影自怜的感觉油然而生。“行!我愿意来你家!”斩钉截铁的一句话过后,胡平球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冬天,没有任何聘礼、娶亲队伍,胡平球换上一件还算干净的衣服,独自走到了闻正应的家里。在这里,闻正应的父母准备了还算体面的席面,邀来亲朋好友,准备好新房物什,就算把胡平球“招赘”来了。

担当重任照顾瘫妻30多年从未离开

婚后的日子甜蜜而烦恼。“那时候,岳父母已经近60岁了。”胡平球回忆,他一过来就“接管”了家里所有的农活,还有照顾妻子的重担,稍微有些空暇,还要给岳父母们做饭。

在那个以务农为主要工作的时代,妻子瘫痪在床上,家庭的一切全靠胡平球一个人。他一边护理着爱妻,为妻子擦洗身体、梳头洗脸、按摩搓脚、端屎接尿;一边把岳父母的撂荒地收集起来,种植水稻、小麦、蔬菜。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心理和身体的劳累几乎达到了极点,然而,每当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一切疲惫消失殆尽。

爱情的力量总是伟大的。结婚后不久,闻正应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她又惊又喜,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的她,面对日渐隆起的肚子显得不知所措。医生曾经说过,她这种身体状况,分娩非常危险,但在岳父母的坚持下,胡平球更加用心地伺候妻子。一年之后,闻正应成功生下一个女孩,取名为胡立梅。

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段时间,胡平球每日凌晨一两点便起床,洗衣煮饭,等到天未亮便到田地里忙活,中午晚上两顿饭还要赶回家做饭,剩下的时间一直在忙活,直到当天深夜。“爸爸那些年一天睡不到几个小时,恨不得一天能干24小时。”今年31岁的胡立梅说。

如今,躺在床上的闻正应也已年过六旬,她身上干净、脸部清爽,但手脚萎缩变形得厉害。“一天给我擦洗身子三遍,解大小便三遍,翻身两遍。”说起丈夫30余年来的照料,闻正应未开腔便已泪流满面。“要不是他,我坟头草都要几米高了。”只是苦于自己无法下床,看到丈夫这些年来忙碌的身影,她只有默默流泪,恨不能起身帮忙。

粗中带细为女儿铲出两公里上学路

说起父亲这些年的坚韧和努力,胡立梅的眼眶红了。“我七八岁的时候,看到爸爸带着妈妈去看病,妈妈不能起身,爸爸用绳子把妈妈绑在自己背上,然后坐车子去医院的。”胡立梅回忆,看着父亲的背影,她异常心酸,因此从8岁开始便帮助父亲洗衣做饭,尽可能减轻爸爸的负担。

“我13岁的时候,爸爸生病了,到卫生室吊水去了,家里新打回来的稻子要晒。”胡立梅回忆,她就把稻子搬到晒稻场。“半口袋半口袋地搬,总共搬了2000斤。”说起这件事,胡平球也记忆深刻。“她一个小女孩,搬了2000斤稻子,累得不行了,我就赶紧让她歇着,我自己来。”而此时,胡平球刚刚吊完水回家,还未来得及休息一分钟。

被生活折腾得团团转的胡平球,并未因此而忽视女儿的心理变化。“有一年下大雪,我读小学四年级,家门口都被雪堵住了,爸爸看我不好走路,就拿铲子铲雪。”胡立梅回忆,爸爸从家门口铲了一条道儿直接通到学校,足足有两公里长,让她这个小女孩“感到很温暖,在同学们面前都很有面子”。

把家人照顾好是我的职责

如今,胡平球已经64岁了,而闻正应也在床上躺了60个春秋,夫妻俩就这样相濡以沫,一天一天地度过了30多年。期间,胡平球为岳父母养老送终,把唯一的女儿胡立梅抚养长大,把家门口收拾得妥妥帖帖。

这两年,包公镇政府也闻知此事,为胡平球做了“危房改造”,把他们住了数十年的草屋翻修成三间瓦房,又为这一家申请了低保。胡平球把田地租了出去,在家门口伺候着三分地的瓜果蔬菜,也能保证老俩口衣食无忧。

“嫁给胡平球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份和缘分,他没有一天离开我。每天出去干活,不到三四个小时,就要回家来,给我做饭、喂饭、擦洗、解大小便。”闻正应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不住地往枕头上流淌。“一般人早就走了,不会这样对我的,我真心希望下辈子有机会再遇到他,换我来伺候他,来报恩。”

其实,闻正应不知道的是,胡平球最近也有些“身体不适”。他告诉记者,最近半年他经常感觉“有点喘”“头脑有点疼”,但女儿多次催促他“去医院看看”,不过胡平球从不愿意花钱去体检。“把家人照顾好是我的职责,至于自己就算了吧。”

这就是胡平球,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的经历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他的宽厚和仁义,还有做人的良知和坚守,他用自己32年的坚守谱写出一段真情如歌的爱情,书写出人间最美的华章。

上一篇:邢存珍

下一篇:董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