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龚英良
十九年献血破万毫升 他这样诠释奉献精神
——龚英良事迹简介
龚英良,男,1980年5月出生,肥东县八斗镇胡祠社区小龚组居民。
2001年的一天,龚英良去医院看望病人,在医院的走廊上,他亲眼目睹了一名患者徘徊在生死边缘,急需用血,而血库严重缺少与患者相符的血液。此时,他的内心无法平静,他想如果有充足的血液,那名患者生命就一定能抢救过来。正是这种想法使他第一次走进肥东县中心血站。
至今,39岁的龚英良自从2001年参加无偿献血以来,连续19年献血29次,几乎每半年献血一次,总计献血量1.1万毫升。如果按照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为4000毫升计算,他献血总量已经超过了2个成年人所拥有的全部血量。如果按照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计算,他所献的血液已经能够救活13个病人。日前,龚英良获得了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三部委联合授予的“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而他也是肥东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做一次好事容易,难得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风里来雨里去,克服了种种困难,无偿献血从未间断。“当时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还真没想到这一献就是近20年”龚英良回想起第一次献血时的经历。每次献血后都会收到一条短信“【血站信息】龚英良您好,您于20xx年x月x日参加无偿献血,检验结果:合格,感谢您的无私奉献,欢迎您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证和检验合格短信就是对他献血行为的最大鼓舞,他会为自己的爱心举动叫好,“献血光荣”这四个字他深有感触,他用这种默默无闻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帮助那些急需输血的人,意义非同一般,他给献血定义为“用生命影响生命”。有次,他来到血站要求再次献血,因为两次献血间隔不到半年被拒绝了,他的举动让血站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因为多次无偿献血,龚英良先后获得了肥东县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肥东好人、合肥市五星级志愿者, 如今,献血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能提供健康的血源,每次一到献血的时候,龚英良都特别注意提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吸烟、不喝酒;注意合理的饮食,避免吃油腻的高营养食品……就因为这份细心,每次献血,他的血液都合格。“献血是个公益事业,作为一个符合条件的健康人,我希望我的血液能帮助更多的人。”
龚英良不仅自己主动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他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宣传员。令他自豪的是在他的多次鼓励和带动下,周边不少亲朋好友主动参与到献血中来。
除了无偿献血,热衷公益事业的龚英良还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做起了一名志愿者。他是个爱“管闲事”,爱帮助他人的人;凡认识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他多次对一些市民身边的工程建设进行“找茬”、跟随血站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筹备爱心物资、去敬老院陪护老人、为抗洪抢险做好后勤工作……
2014他偶然得知,淮南的一位学生因家庭困难即将中断学业,他毅然从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对其定点帮助,并助其成功考上大学。直至现在,龚英良仍是保持定向资助。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龚英良正是这么一个把帮助别人当做快乐,始终吃苦在前,不谈享受的热心公益志愿者。
在公益路上,龚英良发现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2015年,肥东县红十字会成立,龚英良立即加入其中。他和其他志愿者朋友们踏遍周边的敬老院,为老人们洗头理发、打扫卫生、剪指甲、陪他们聊天,看到老人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他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冬天他和志愿者们一起为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寒门学子送去了好心人捐赠的棉衣和他们给学生买的学习用品等物资;积极应邀到合肥学院给师生们讲解自己的志愿历程,呼吁更多的年轻人走上公益道路……
自从找到组织,龚英良也更明确了自己的公益前行方向。龚英良以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演绎着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工作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使生活更加快乐,就能使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