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余家训
身患绝症坚守乡村田头
——余家训事迹简介
在六月这个多变的季节里,正值年富力强的你,默默地走了。公元2012年6月15日晚7时50分,住院还不到8天的你,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43岁。你走了,乡亲们失去了一位贴心人,包公镇失去了一位好干部。你叫余家训,生前系肥东县包公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镇民政办主任。日前,合肥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合肥市总工会追授其“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
正当壮年,却英年早逝。噩耗传来,许多人不敢相信,许多人扼腕叹息。想起余家训在工作中的那些感人之处,更有许多人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听说6月18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一大早,许多人就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到县殡仪馆为你送行。就连包公镇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代表也打着横幅,从30公里以外赶来。横幅上写着:“家训同志,你是我们五保老人的贴心人”。
也许真的苍天有眼,前几日还是炙热难耐的天气,18日这天却突然降温,灿烂的太阳也收起了笑脸,天空密布着乌云,好象也在为余家训的离去而默哀。
余家训同志带病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县委主要领导对余家训的不幸去世十分痛心,对其忘我工作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县委副书记张生专门前往殡仪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送行的车队犹如一条长龙,足有一公里长。送行的人群,足有千人以上……
一
余家训出生于1969年3月17日。毕业于安徽省城市建设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在边远的乡镇工作。先后从事过计划生育和司法工作。1999年至2006年任原高亮乡民政办主任。2007年包公镇成立后,一直担任该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民政办主任至今。
余家训是个任劳任怨的人。在乡镇,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延伸。民政办在乡镇也算是最忙碌的一个部门。在原高亮乡担任民政办主任期间,整个办公室就他一个人支撑。合并到包公镇后,他也是一个人默默地坚守在民政办这个岗位上,3年之后办公室里才添了一个助手。按照标准,像包公镇这样有着近5万人口的大镇,民政工作起码需要三个人来承担。多年来,他一个人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干着两个、甚至三个人的事情,却从不提一个苦字和累字,许多事情都是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完成的。民政工作本来就纷繁复杂,其他乡镇民政办的同志一般都不分工包村,可余家训多年来却一直分工包村。余家训不仅分工包村,而且总是难度最大的村。在原高亮乡的时候,他曾分别在陈文、高亮、大孟等几个“难点村”分工过。他每到一个地方,不要多长时间,就能把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直至转变为先进村。从难点村到先进村,余家训背后的付出和艰辛,让人心悦诚服,交口称赞。
他是个工作很有耐心的人。做民政工作,需要跟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有个别老人性格孤僻,有时候想问题比较偏颇。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都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有时,做一次工作需要耗费一两个小时,可他从来不嫌烦躁。青春村的一个老退伍兵患有失忆症,老是好来“找事”,有时稍不如意就躺倒在地上,谁也劝不起来。但每次只要余家训来一劝,这个老退伍兵就起来了,并说:“就信服余主任。”还有一位经过治疗后恢复健康的麻风病人,不少人见到都躲避着。但余家训却热情接待这个麻风病人,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就这样,这个麻风病人把余主任当成了亲人,有许多心事都找他诉说。
2007年底的那场50年不遇的雪灾,让人至今记忆犹新。最难忘那场雪灾的人,是原高亮乡大许村的五保户何兰英老人。无情的大雪压倒了何兰英老人的房屋。得知情况后,余家训第一个赶到村里,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他冒雪把老人送到乡敬老院。原高亮乡的敬老院在山里头,离老人住的地方足有3公里。为了不让老人受冻挨饿,余家训租了一辆四轮车,踩着一尺多深的积雪,与村干部们一道,硬是推着四轮车,一直将老人送到敬老院。把老人安排好后,他还掏出50元钱,给老人做过年的“压岁钱”。
二
今年5月13日至19日,省民政厅举办社区建设培训班期间,余家训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适,特别是吃东西时胃很疼痛。
为了不耽误培训,余家训就私下里买了一点药。培训后期,学员们到淮北市参观标准化社区建设,他的病情已经加重,吃饭的时候胃也总是更加疼痛。但他忍着病痛坚持与大家一起到了淮北。在淮北参观期间,别人吃饭,他只能喝一点米汤。
包公镇是合肥市确定的重点禁烧乡镇之一,工作量之大、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余家训培训结束回来后,一年一度的禁烧工作已经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镇党委、政府将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余家训没有顾得上去医院看一下医生,就投入到禁烧工作的战斗当中。他所分工的青春村共有18个自然村、33个村民组,5000多亩油菜和小麦,又是全镇重点禁烧区域,每个人都把禁烧这根弦绷得紧紧的。每天早上7点到岗,晚上要到12点以后才能回家。第二天早晨7点又要到岗,工作就这样连轴转。他十分清楚,如果自己分工村的禁烧工作稍有闪失,将会给全镇的禁烧工作带来不利。
尽管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为了不拖全镇禁烧工作的后腿,余家训就坐着别人的摩托车每天坚持准点来到村里,与大家一起值班、巡视。偌大的一个村,步行巡视一次就需要3个多小时。尽管走一程就要坐下来歇一歇,但他也坚持在现场,从来不下“火线”。
每天坚持在禁烧现场,加之因为胃疼吃不下饭,眼看着一天天瘦了下来。有时候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村医疗室里挂两瓶盐水。大家见他累得又黑又瘦,都劝他去检查一下。他说:“再坚持几天,等到禁烧结束再说吧。”直到6月2日,在同志们的一再劝说下,余家训才去合肥做了检查。检查需要一个过程,化验结果要到6日才能拿到。从合肥检查回来等待化验结果的这几天,余家训仍然坚持在禁烧现场,每天早晨7点总是准时到岗。身体坚持不住了,就在诊所里吊水以减轻一时的疼痛。
6月6日,余家训自己去合肥拿化验结果。医生不忍心地对他说:“很不好啊,你得的是肝癌,且已经到了晚期!”知道了这个结果,坚强的他从合肥直接回到家中,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他知道这个世界留给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到家之后,他开始还想瞒着自己的家人,他实在不想把痛苦留给自己深爱着的家人。他的父亲是去年才因病去世的。
可他反常的举动还是引起了妻子的警觉。一次,他突然对妻子说:“父亲的碑还没有立起来啊!”按照风俗,不是清明,也不是冬至,一般是不提这些事情的。余家训忽然提起这件事,妻子觉得里面一定有蹊跷。在妻子的一再追问下,余家训才跟妻子说了实话,而且还叫妻子“不要跟任何人讲”。
6月7日一大早,余家训的妻子陆维英含着泪水来镇上跟镇领导请假:“余家训胃出血,不能上班,需要休息几天。”随后,陆维英找到与丈夫一起去省里培训的同事,请那位同事把没来得及报销的培训车旅费帮助给报销了。
6月8日,余家训正式住进了省立医院。
6月10日,包公镇党委书记、镇长及镇相关领导去医院看望余家训时,才知道余家训得的是肝癌,且已经到了晚期。前来看望的领导心情都很沉重,一时想安慰他几句,可又难以用语言表达。镇党委书记周新龙对他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
与余家训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镇民政干事崔陆霞说,民政办的工作量很大,加上余主任还分工包村,光靠白天工作是根本完不成任务的,只得利用晚上时间来加班。因此,晚上即使回到家,在家中的电脑上,余家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民政方面的工作台账。
民政管辖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弱势群体。有时候他们带着情绪到办公室里,拍桌子掼板凳是常事。但是,每一次不管是谁,余家训都能做通来者的思想工作,并把问题处理得很完善,让他们满意而归。
除此之外,余家训善于了解民情,对全镇的弱势群体掌握得非常清楚,对所有需要帮助的对象也都了如指掌。县民政局的领导提到余家训时也说“像这样对全镇弱势群体如此知情的民政办主任,在全县都不多见”。
包公镇中心敬老院是国家民政部首批授予的全国模范敬老院,全省只有三家,在合肥市仅此一家。而在创建模范敬老院的过程中,余家训一直兼任镇中心敬老院院长。
镇中心敬老院2008年10月开始建设,2009年元旦第一批老人开始入住。100多老人从各个地方来到一起,管理难度很大。为此,余家训做了大量的工作。
老人入住后,每天都能够吃得好住得好,但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枯燥。为解决这一问题,县老年教育委员会提出办老年学校。2010年1月,包公镇敬老院创办了老年学校,并就近从中小学请老师上音乐、历史课,辅导老人打腰鼓、学器乐;从医院请业务院长上保健课;从驻镇站、所请专业人员上农技、法律课;由镇党政负责同志讲时政,报告政治经济形势,加强老年群体政治思想教育。敬老院里不仅开设保健、音乐、时政等课程,还开展棋牌、腰鼓、器乐等文娱活动,并适时组织收看收听中央电视台《夕阳红》、《健康之路》远程教育节目。这样,老人们天天有课上、有活动……
模范敬老院的创建成功,引来全省各地乡镇前来学习取经。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取经者都详细询问敬老院修建的资金来源、敬老院的管理、老人们食宿情况及医疗情况和护理人员待遇等。来参观参观学习的人感慨地说:“一个乡镇能修建如此规模和环境幽美的敬老院,真是想不到。”
在敬老院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之后,余家训辞去了敬老院院长职务。但是逢年过节余家训仍然来到院里问寒问暖。每年过年,都与老人们在一起吃年饭,让老人们感觉倍加温暖,“余主任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啊。”
五保老人去世的后事,余家训都自己亲自料理,亲自到殡仪馆与老人告别,然后再将老人的遗体送回老家安葬。
镇民政干事崔陆霞说,2009年底她到民政办时,当时只有余主任一个人,由于事情太多,余主任整天就像是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尽管自己到了民政办,许多事情还是余主任自己干。因为余主任是个老民政,对所有事情都非常熟悉。
今年5月中旬,余家训在去省里培训之前,镇上的低保人数还有10多个村还没有审核。这些事情本来都属于崔陆霞的。由于她已经怀孕数月,行动不便,耽误了不少时间。为尽快完成这项工作,余家训自己动手,一直把事情干完才去参加培训。
余家训是典型的实干家,经常晚上在办公室加班,把五保、低保、城市低保、大病救助等相关资料输入电脑,一忙就到深夜。今年春节前夕,怀孕的崔陆霞请了一个月假。此时正是民政工作紧张而又忙碌的时节。为了照顾手下的小崔,民政办的工作余家训都一个人默默地完成,如送温暖、慰问困难户等。而平时更是这样,所有的事情余家训都是自己做在前面。
四
6月2日,从合肥检查回来后,余家训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可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了村里。在去分工的青春村之前,余家训还要到办公室挂一趟,看看有没有事情需要及时办理,然后再去村里。这时,病魔缠身的他已经不能吃饭,他就忍着,喝点豆浆。
6月5日,县民政局的同志来该镇勘界,由于地形复杂,许多界桩已经难以找到和辨别。于是就给民政办主任余家训打电话请求配合一下。几天没有吃饭、连走路都举步维艰的余家训二话没说,拖着病体,忍着病痛的折磨,冒着30多度的高温,陪着来勘测的同志来到与巢湖市接壤的栏杆镇交界处勘界。当天中午11点多钟的时候,勘界的同志来到大许村境内。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其胜与余家训是多年的至交。见到余家训一行,赵其胜就留他们在村里吃饭。余家训说,工作还在进行,哪有工夫在这里吃饭呀。看到余家训又黑又瘦,赵其胜就问他怎么搞的。余家训则说,你看我这样忙,整天一大堆的事情缠着,能胖起来吗?
在医院住院期间,许多领导和同事都去看望余家训。然而,余家训与大家交流更多的还是工作。6月14日,大许村书记赵其胜去医院看余家训时,余家训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村那两户低保户的表我已经审核过交给了小崔,回去后叫她尽快办理。”
而在与另外一位前来医院看望的同事交流当中,余家训则非常动情地说:“办公室,我可能是回不去了。真想再为他们做点事儿……”
6月15日晚7时50分,余家训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