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追记古城镇郑元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张建中

发布时间:2013-05-29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3049

没来得及在他安睡的床前做最后一次灵魂上的交流,当第一时间得知他走了的消息,还是不由得心痛一怔,即刻便匆匆忙忙赶到电脑桌前,往事的点滴一幕幕闪现在眼前,那个魁梧、俊朗、好爽略带张扬性格的二贵(友人对他的昵称)张建中,翩然来到案前,他端着一杯情浓意满的酒杯,微笑地看着灵动的双手在键盘上来回飞舞……

张建中走了,在端午前一个阳关明媚日子里,在淫雨霏霏入土的人流中……

村民眼中的“普罗米修斯”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位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勇士,他叫普罗米修斯,他与天神斗,与地魔斗,与自然法则相抗衡,其不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被后世人所敬仰。而在郑元村,英年早逝的张建中同样是村民心中不折不扣的“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从他入党宣誓的那一时刻起,便用其短暂的一生,为村民追求光明、追求幸福、追求富裕文明矢志不渝,鞠躬尽瘁。

郑元村,座落在肥东县原龙山乡龙山脊背上,曾是一处不毛之地,全村22百多人口,祖祖辈辈依靠从石头缝中渗出来点滴恩惠延续生命,生活的窘境加上闭塞的环境,让全村人追求幸福的梦想从未改变。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当地的群众便自发组织起来,对石料资源进行疯狂式采挖,靠山吃山、盲目无序的开采,让原本不高的龙山逐渐变得满目苍夷。加之山上水资源的匮乏,粮食歉收导致群众致富的祈求像肥皂泡一般渐次破灭。张建中,这位土生土长的龙山人,从父辈期盼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发誓要带领全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此时的张建中风华正茂,他谢绝了与同龄人一同向大城市发展的邀请,舍弃了多家单位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村老少吹响了改变家乡的生存环境发起的集结号。没有水源,他带领群众筹资筹劳开挖当家塘。一位曾经劝说张建中一起外出闯荡的成功人士,在得知建中书记挖塘不止的实干精神后,主动捐款10万元用于家乡水利建设,前不久,当这位私企老总前来看望病危之中的张建中,不仅唏嘘不已:“建中呀,等你康复了,请带我去看看你挖塘的成绩……”。谁料这一别竟成了永恒。

为了根治乱采乱挖现象,张建中与县、镇安监等执法部门一道,多次深入一线,进行现场办公。由于采石作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私企老板的生财之源,关停并转的难度可想而知,加上全村不少群众从中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一时间,群众议论纷纷、私企老板软磨硬熬,多方阻力一起向张建中袭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让绿色重新唤起美好的回忆,为后世子孙留一方洁净的生存环境。张建中起早贪黑进入采矿区,伴着作业区轰鸣的机械声,和私企老板交心,交朋友,从长远的发展思路到眼前的既得利益和政策法律、法规等多个角度,帮助私企老板转变观念,在长达近一年的拉锯战中,张建中不知多少次累倒在行驶的车上,但他坚持着,像普罗米修斯一样的坚强,他秉承着一个信念:凡是他认定的符合老百姓愿望的事情,他坚决维护,凡是涉及危害村级发展的大情小事,他坚决抵制,虽然他知道,在被关停的几家私企老板中,有他的左邻右舍,有和他在一起从小玩大的至爱亲朋,但当群众利益出现亏损时,他义无返顾地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肩负着龙山脚下郑元村全体村民的嘱托,在日常的工作中,这位五尺高的男子汉从未叫苦叫累,纵然是在自己弥留之际,心里依然牵挂着村里的百姓。和他长期工作在一线的镇分工干部满怀深情地回忆道,张书记时时不忘村里新筹划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多次在病床上询问工作进展情况,还嘱咐前来看望病情的村两委,抓紧时间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协调好施工企业和群众的关系,要求干部们在服务群众拆迁过程中,与群众沟通思想,在保障施工环境的前提下,决不让一户群众受委屈。

幸福的火种在张建中的躯体里燃烧,他要在他有生之年,将火种播撒到每一位村民的心田上。为了努力提高村两委的工作效率,发展并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全村群众的幸福指数。2011年,当张建中再次被村民选举为郑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一岗位上时,双重担子让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群众的信任,更多的是如何带领群众从温饱向富裕迈进,他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制定了“产业调整、招商引资、城乡联合、基础带动”十六字规划,执行一年多时间来,当群众逐渐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中初尝甜头之时,当服装加工场、自来水厂等一系列企业开始获得盈利之际,当城乡改造之一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迈出第一步;当新栽的瓜果、成片的经济林木、改造的沟渠等一个个点睛之笔逐渐铺满龙山,张建中合上双眼,在人们默默的送行中,回归龙山这块生他养他,护他爱他的泥土之中……

众人心中的“及时雨”

梁实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要说,二哥你走了,我想去送你,可送行的人太多,怕你顾不上我;你来了,单独和你长谈,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思念的声音……

和建中书记相识,是在06年四个乡镇合并之初,但由于分工和本身工作的原因,彼此在一次交流思想的机会较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在一次为郑元村申报县级道德模范村的汇报材料时,与建中书记那一次较长时间的接触。郑元村因为在全镇文明村评比中,以独树一格的工作效果、淳朴的民风,成为大家公认的文明村标兵,尤其是每隔一年独创的“好媳妇”评比和村上组建的业余农民篮球队,让本村的农民成为远近文明进步的标志。

然而,和建中书记交谈,最多的还是对彼此工作思路之间的探讨,建中书记告诉我,他最的大理想是让全体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仅如此,作为朋友加同事,他最让人敬佩的还是他执着的办事态度,但凡是有群众有事相邀,无论有多忙、多累,他都会像对待朋友一般忙前忙后,多少次为邻家解危解难,亲自驾车为群众提供无偿服务;多少次带领客商参观考察,尽力服务、尽力先行,广东一位和建中书记一起长大的乡党,正是因为他的执着,才应允出资为家乡文明建设提供援助;又有多少次和群众一道为改善生产条件,忙东家跑西家,直至群众满意为止,有多少次拿出微薄的薪水,为困难家庭缴纳各种费用……

作为朋友,他是你危难时的“及时雨”,作为村民的引路人,他为老百姓创造富裕生活而呕心沥血,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他秉公守法,甘守清平,作为一名县镇人大代表,他履职尽责,乐于奉献,他就是张建中,一位邻家长兄,一位生活智者。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我想,这恐怕也是建中书记未尽的愿望,他多想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用他宽厚的胸膛,为他人送去点点清凉。

他是公认“少壮派”

四十多岁的张建中,在古城镇26名村级党支部当中无疑是典型的“少壮派”,这里面不仅有对他的夸奖,更多的是他率真的工作态度、善解人意的为人之道、忠于职守的干练作风的具体体现。

时下有一部李安执导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主人公在身临险境中所激发出来的战胜困难的毅力、智慧和勇气,在张建中身上同样得以充分体现。在拓展村级集体经济生存空间的战役中,由于闭塞的环境、沉重的经济压力、群众思变的迫切心里和时代发展的快节奏大相径庭,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运用到刀刃上,是建中书记面临的最大课题。费改税直至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村级承担了大量的债权债务,如何让村级经济走出困境,张建中把视野延展到招商引资的前沿阵地,亲自组队前往部分大中城市,邀请部分发迹的“发小”回村考察,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为了把人才留住,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病情,以豪爽的姿态和前来洽谈投资业务的商贾们煮酒论英雄,投资者纷纷被他豪爽的义气所打动,加之部分采石矿主的转型成功,村办企业和独立企业相互映衬,郑元村各项经济指标再次起死回生,成为全镇26个村(社区)村级经济发展的佼佼者。

少壮派的思路定位让张建中在探索中求到了真解,为了实现全村共同富裕,他带领群众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优势项目,主攻地膜西瓜等一系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扶持部分群众庭院养殖,鼓励大户养殖,为养殖户提供经济担保,在他的带动下,群众养殖规模逐年提高,在收获效益的同时,人们免不了为劳累的书记日渐操劳背影捏了一把汗:一个村就是一个人的团队呀,张书记,你要保重,可是,坚强的张书记还是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525日,近千名群众自发前来为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送行,大家分明感受到,张书记还在他们的人群中,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为大家排忧解难。

三毛说:“你在,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凝望,一半在播撒清凉,一半在沐浴阳光”。此时此刻,我也分明感受到了你的存在,我们挚爱的建中书记,好二哥。

他是“吃螃蟹第一人”

走进农户陈老汉的家里,望着厨房蓝幽幽的火苗和厅堂内瓦亮亮的灯光,陈老汉动情地说,那是建中书记首次从县级项目中争取来的沼气和改厕项目,自从沼气和改厕等工程建成后,它在能源使用上,带给群众生活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成为群众心目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为了全面实现农户沼气项目改造,建中书记多次和施工部门进行现场勘查,从项目的立项,到材料的把关,每一个细节,他都要亲自过问,从不因为个人身体原因而减少质检环节。

在建设全镇首家村级自来水厂的项目中,建中书记更是吃住在工地上,作为这项惠及子孙的浩大工程,他深知建设周期的艰难,在向龙山岭脊要水的进程中,选址、定位、施工直至到将水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户家中,每一个环节他都要和专家详细论证,直到群众满意为止。为了实现土地面积的再扩大,他瞄准了新农村土地置换的新成果,多次南上北下跑项目立项,2012年底,当项目建设终于定型之后,建中书记疲惫地说,终于可以歇歇了,多年来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汽车洋房的梦想就要变为现实。可就是在3月中旬,当建中书记还在为初期农户搬迁问题进行调研时,孱弱的躯体再也抵挡不了病痛的侵袭。敢于和自然界相抗争的勇士倒下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人们的扼腕中倒下了。北岛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幸福、关于富裕、关于文明,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我说,我不想让二哥早走,不想看那个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的,疤痕不褪,可心任然会痛。沈从文说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逝者如斯,二哥好走

二哥走了,建中走了,走在新农村机械的轰鸣里,走在清凉凉的山泉中,走在宽阔的乡村水泥路上,走在长势旺盛的瓜果田中:

建中,天堂的路很长,你不必走的太匆忙

途中呀,请停下你脚步

喝一口我端来的那杯醇香的美酒

理一理飘溢的思绪

和我叙叙旧

建中,天堂的路很黑,你要小心荆棘挡道

途中呀,请凝视那可星斗

那是我为你点亮的一盏灯

照耀你前行的路

建中,天堂的路很寂寞,你要学会坚强

途中呀,会有许多关注你的目光

为你送去缕缕清香

建中,慢慢走

飞舞的纸币会为你铺平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