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构建“334”工作模式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
发布时间:2012-07-16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019
近年来,肥东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促进招商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深化作风效能建设作为打造“阳光政府”、创优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完善机制、注重实效,着力构建“334”工作模式。
一是着眼“常态化”,完善三项机制。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制发《关于规范和深化全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意见》,削减审批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快捷高效的审批服务机制。目前,该县行政审批项目已从原来的212项缩减为162项;共有182项行政审批、许可及登记类事项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目标。据统计,2011年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许可和登记事项5万余件,均已按时保质办结。完善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制定肥东县人民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为准则作出明确规范,并突出完善了集体决策、决策听证、政府信息公开、规范性文件审批等各项制度。同时,结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在全县扎实开展清理界定行政权力工作,梳理权力运行流程图,汇编职权目录,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作风效能问责机制。出台《肥东县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问责办法》,重点对实施问责的对象与情形、问责方式与责任划分、问责实施主体及问责程序等作了明确,并规范了效能监察工作流程,明确了效能投诉与受理的要求、范围以及调查、处理的具体规定。对明察暗访、群众投诉中查实的违反《办法》规定行为,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实施效能责任追究,去年以来,该县先后6次对县直机关和乡镇上班纪律以及午间禁酒情况进行检查,27人被效能告诫并作出检查,5人受到待岗处理。
二是突出“信息化”,搭建三个平台。搭建政务公开平台。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对政府投资、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涉农补贴、民生工程、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申请等重点方面,落实责任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去年以来,全县共搜集、梳理、录入、审核、发布信息1万余条,受理网上依申请公开信息2起,相关单位按相关程序给予答复。同时编发简报4期,电话督促有关单位进行信息更新86次,满足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的信息需求。搭建效能投诉平台。在县、乡两级分别设立受理群众投诉的作风效能建设专门机构,在10个规上重点企业设立效能监察联系点,基本形成了以县纠风办(效能办)为核心,上下联动的效能建设监察与投诉网络。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政民直通车”网络投诉作用,拓宽人民群众诉求渠道。搭建电子监察平台。通过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提升行政监察效能。建立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实时掌控项目总体情况、查询分析项目建设投资情况、催办督办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企业投诉意见,并健全完善重大项目电子监察中“亿元项目”直报制度。截至目前,该系统共发出督办信息60多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5件,满足企业合理诉求;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建立涉企检查网上备案系统,涉企检查网上备案数在全市第一。
三是注重“多样化”,开展四项活动。开展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从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了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对具有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权和行政管理职能的百名科长进行考评,并聘请县党风党纪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全程参与,积极发挥社会监督力量,促进考评结果公开公正。通过公开评议,对优秀科长予以提拔重用,对“不满意”科长予以免职。2010年,直接对3名科长进行一票否决,对一名不满意科长给予免职。开展为基层和企业服务评议活动。坚持每年对县直单位开展为基层和企业服务评议活动,采取召开痤谈会、走访企业、信询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体工商企业的代表对政府部门进行政风行风评议,并建立完善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推进部门和行业文明诚信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开展定期走访企业活动。制定《开展效能监察和投资发展环境走访活动的实施方案》,由县效能建设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分成6个组,每季度对全县30家规上企业、大型商业流通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和听取企业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看法和意见,对县直相关单位在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引资项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办。开展“慵懒散”专项治理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集中开展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重点治理办事拖拉、服务态度差、工作标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工作纪律松弛、管理不严等问题,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一是着眼“常态化”,完善三项机制。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制发《关于规范和深化全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意见》,削减审批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快捷高效的审批服务机制。目前,该县行政审批项目已从原来的212项缩减为162项;共有182项行政审批、许可及登记类事项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目标。据统计,2011年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许可和登记事项5万余件,均已按时保质办结。完善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制定肥东县人民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为准则作出明确规范,并突出完善了集体决策、决策听证、政府信息公开、规范性文件审批等各项制度。同时,结合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在全县扎实开展清理界定行政权力工作,梳理权力运行流程图,汇编职权目录,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作风效能问责机制。出台《肥东县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问责办法》,重点对实施问责的对象与情形、问责方式与责任划分、问责实施主体及问责程序等作了明确,并规范了效能监察工作流程,明确了效能投诉与受理的要求、范围以及调查、处理的具体规定。对明察暗访、群众投诉中查实的违反《办法》规定行为,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实施效能责任追究,去年以来,该县先后6次对县直机关和乡镇上班纪律以及午间禁酒情况进行检查,27人被效能告诫并作出检查,5人受到待岗处理。
二是突出“信息化”,搭建三个平台。搭建政务公开平台。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对政府投资、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涉农补贴、民生工程、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申请等重点方面,落实责任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去年以来,全县共搜集、梳理、录入、审核、发布信息1万余条,受理网上依申请公开信息2起,相关单位按相关程序给予答复。同时编发简报4期,电话督促有关单位进行信息更新86次,满足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的信息需求。搭建效能投诉平台。在县、乡两级分别设立受理群众投诉的作风效能建设专门机构,在10个规上重点企业设立效能监察联系点,基本形成了以县纠风办(效能办)为核心,上下联动的效能建设监察与投诉网络。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政民直通车”网络投诉作用,拓宽人民群众诉求渠道。搭建电子监察平台。通过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提升行政监察效能。建立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实时掌控项目总体情况、查询分析项目建设投资情况、催办督办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企业投诉意见,并健全完善重大项目电子监察中“亿元项目”直报制度。截至目前,该系统共发出督办信息60多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5件,满足企业合理诉求;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建立涉企检查网上备案系统,涉企检查网上备案数在全市第一。
三是注重“多样化”,开展四项活动。开展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从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了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对具有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权和行政管理职能的百名科长进行考评,并聘请县党风党纪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全程参与,积极发挥社会监督力量,促进考评结果公开公正。通过公开评议,对优秀科长予以提拔重用,对“不满意”科长予以免职。2010年,直接对3名科长进行一票否决,对一名不满意科长给予免职。开展为基层和企业服务评议活动。坚持每年对县直单位开展为基层和企业服务评议活动,采取召开痤谈会、走访企业、信询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体工商企业的代表对政府部门进行政风行风评议,并建立完善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推进部门和行业文明诚信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开展定期走访企业活动。制定《开展效能监察和投资发展环境走访活动的实施方案》,由县效能建设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分成6个组,每季度对全县30家规上企业、大型商业流通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和听取企业对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看法和意见,对县直相关单位在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引资项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办。开展“慵懒散”专项治理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集中开展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重点治理办事拖拉、服务态度差、工作标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工作纪律松弛、管理不严等问题,重点解决能力平庸、碌碌无为、行为懒惰、得过且过、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上一篇:肥东县供销社党员志愿者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