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合肥好人

张凤霞

发布时间:2022-07-11 15:59:4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6955

张凤霞,女,中共党员,1982年5月生,安徽省肥东县中医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负责人,自2001年在肥东县中医院检验科工作。工作20多年以来,她一直兢兢业业、恪守职业道德,积极热情为患者服务,更在疫情期间一直冲在防疫的第一线。她曾在冬天寒冷的夜晚在国道口严防值守,也曾奋不顾身驰援上海最艰难的抗疫战。2022年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时,她从4月3日至5月13日支援上海。在这场长达40天的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她表现出当代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坚守为战的高尚情怀。她工作之余热衷于公益活动,张凤霞多年以来一直资助了金寨县花石乡小学的2名贫困儿童。曾获得肥东县中医院“最美医务工作者”奖章、肥东县“最美医生”表彰,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援沪奖章。


主动请战驰援上海

今年3月以来,奥密克戎疫情突袭上海,一场防控异常艰巨的上海保卫战就此打响。此次疫情速度快、传播隐匿,为迅速战胜疫情,全国22个省份组织3万余名医疗队,迅速支援大上海,汇聚成一股攻坚克难无坚的力量。2022年4月2日晚上级紧急通知:疫情严峻、我院要派一名核酸检测人员支援上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非常时期,张凤霞同志义不容辞、即刻收拾行囊出征援沪。4月3日下午15:00,张凤霞准备好防护物资,跟市卫健委组成的22位核酸检测队伍(合肥队),奔赴“无烟的战场”,踏上援沪战疫的征程。

不分昼夜众志成城

4月4日,援沪医疗队直接到达上海市静安区疾控中心会议室,上海市医疗领导小组立即分配工作、尽快投入战斗。张凤霞担任着11人2个区域的组长。组长本不是什么职务,但在这里,却有着重大的责任与担当:在投入实验正常的工作之外,对全组人员每日核酸检测排班、工作调度、联系医护人员车辆接送、医护人员生活起居,还要确保每一位同志的安全,同时还负责每天工作量统计等等。在这里是12小时一轮班的模式,不分昼夜,24小时不间断进行检测。

实验室每天都要完成5万管左右的工作量,这个工作量是她们平时难以想象的。大家配合异常默契。一个加样、一个提取,提取好,另一个人马上就会接过去点样,看着堆积如山的标本一板一板的进入传梯柜,一个半小时扩增数据出来了,看着这些检测结果,心里更多的是感到责任重大。


看着来自各地还不熟悉的医护人员集聚在此,张凤霞说,她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最难,我就该去那里”。实验室承载着上海市民的核酸检测,任务繁重,然而出于职业的本能,组织的安排,国家的需要,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说义不容辞。虽然只是千百万医护工作中普通一员。但她心里始终有着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只因“祖国需要,刚好我会,我就来了”。

去无畏战无懈归无恙

去的时候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最紧张时期,她每天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N95口罩和护目镜,与病毒标本“亲密接触”。 像这样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对于核酸人来说已经是常态。每道程序,每个结果,都关系到一个人、一片人、一城人的牵挂,所以,那种精准甚至超过书本理论上的要求了。仪器的噪音会让你耳鸣,几十台仪器同时使用散发的热量会热的你要窒息,出具的每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可靠依据,更是老百姓的通行证、心中的“定心丸”。


来的时候是春未,不经意间,已初入初夏,5月13日下午15:00在举行简单的欢送仪式后,所有返程人员都依次登车,正上车的时候,突然听到耳边一口标准的上海腔调:“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们永远记得你们。”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上海人民为我们的付出感动了。那一天天空下着小雨,警车鸣笛领航,护送我们的铁骑警察分列两边,路边站着向我们挥手告别的上海市领导、市民们和各交通卡口的大白……张凤霞没有因为日夜奋战的辛苦和想念家乡而哭,却在这一刻瞬间破防,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上海我来过了,我拼过命、付出过、奉献过,来了,值得!

全民抗疫,她总在最前线;为疫情好转,她无惧辛劳;人民安定的背后,有她的一份默默的坚守。有了他们,战“疫”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上一篇:夏雪梅

下一篇:桑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