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乡: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发布时间:2015-11-23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169
“八百里烟火知是何年图画,千万棵垂柳尽归此处楼台”,走进牌坊乡满族民俗馆,一幅中堂字画映入眼帘,画中杨柳依依、小溪潺潺、房屋规整有序,好一幅惟妙惟肖的千柳古韵图。细细观赏民俗馆,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在这里得到升华,民族文化之花在这里绚丽绽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多民族乡和合肥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牌坊乡现有4.6万人,少数民族6600人,其中回族4800人、满族1800人。近年来,牌坊乡充分挖掘乡内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弘扬和传承保护力度,让回满汉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满族蹴球、回族腰鼓等民族体育运动在牌坊乡村流行开来。在中小学办好文化特长课,并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将蹴球作为校本教材,从“娃娃”这个层次培养民族运动爱好者和传承人。
满族腰鼓成为在牌坊兴起的一项民族健身舞,动感欢快的舞步、铿锵有力的敲鼓声让这项运动不仅可以强体健身,更是观赏性十足,深受表演者和观众的喜爱,多次在全民文化月第一届、第二届以及各类文艺演出中表演。
蹴球被列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球运动多次在省市及国家级大赛中获奖。在2010年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完颜浩然、完颜建伟获得男双冠军,蔡新婷、白玉娟获得女双亚军,另获男女混双亚军。2011年全国9届少数民族体运会上,完颜浩然、完颜建伟获得男双亚军,蔡新婷、白玉娟获得女双三等奖。2012年全国邀请赛(南昌)又获几项二等三等奖,2014年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更是获得女单一金一银、男单两金、男双银牌、女双金牌共4金3银1铜的好成绩,2015年牌坊乡回族小姑娘蔡新婷荣获“全国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
民族传统节日增添色彩
在牌坊乡赵坊社区的古清真寺里,阿訇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沐浴更衣后,领着穆斯林群众走进清真寺里,大家席地而坐,虔诚的聆听阿訇讲解经文。一个小时的经文讲解结束,穆斯林群众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油香、羊肉汤等回族美食。这便是穆斯林群众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开斋节
“人心齐,泰山移”,牌坊乡一直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任务来抓,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每年举办伊斯兰教开斋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2012年10月成功举办肥东县首届民族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以每年3月份的肥东县全民文化月活动为契机,举办民族文艺汇演、民族风情图片展等,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提高各族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努力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民族特色村寨韵味十足
2013年,肥东县成功申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项目,牌坊民族社区的牌坊中心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试点村”,特色村寨建设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惠民工程。
不管是洋葱头的回族建筑造型,还是万字阁门窗的满族民居,抑或索伦杆、图腾柱、满回族牌楼,无不体现着牌坊乡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牌坊乡充分挖掘回族满族特色文化内涵,将回族满族文化元素与各项建设有机融合,如景观灯中有民族图腾,村徽设计源自历史,新建的具有回族满族的特色民居、民族牌楼、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民俗馆、民族文化墙,展示了村史村情,民风民俗,使村民们重温了前人的生活方式,感受了乡土的亲和力,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积极建设回族满族农耕文化体验园,积极开发“千柳村”、“朝阳花地”、跑马场遗址的观光旅游。下一步将建设民族风情街,重点实施牌坊社区“少数民族特色小镇”项目。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提高村民的家乡归属感,提高村民的建设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的热潮中来,为牌坊的发展凝聚强大的合力,共建美好乡村新家园,共谱回、满、汉族一家新乐章。
上一篇:肥东团县委调研城关中学团队工作
下一篇:古城镇“四推进”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