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合肥好人

刘玉成

发布时间:2023-11-02 16:43:14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6624

图片1.png

刘玉成,女,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村刘王组村民。2015年4月当选“肥东好人”,2016年2月当选“合肥好人”。 

新婚不久负起全家重担

1986年刘玉成嫁到夫家,第一年婆婆过世,第二年公公也不幸离世。整个家的重担压在了新婚的小夫妻俩肩上。为了能够吃上饱饭,丈夫只能丢下新婚的妻子,独自出门打工,而此时失明的弟弟也就交给了嫂子一个人照顾。小叔当时刚过20岁。公公去世的当晚,在病房里紧紧地攥着刘玉成的手说,“我最放心不下你小叔,我死了以后,你们可不能不管他!”“爸,你放心好了,我会用尽我的生命来照顾他,照顾好这个家的。”刘玉成泣不成声地答道。这一句承诺,她坚守了28年。

丈夫在外打工,她不但要照顾失明的小叔子,还得带孩子,种田、耕地、收拾家里。那段时间家里的经济非常拮据,为了补贴家用,她在村里开起了一个小卖部。“以前家里有十几亩田都是靠我一个人种”。长期的辛劳,刘玉成患上严重的腰病,至今未好。为了能减轻嫂子的负担,小叔子刘传文也想搭把手。“有的时候我把饭烧好,他想自己去盛,但是每次一盛就搞得灶台上到处都是,然后我又要去收拾,比我给他盛好还麻烦。”觉得没有能力给嫂子分担,刘传文也很着急。

日常的家务,刚出生的孩子,七亩田地和几千元的债务,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刘玉成的肩上,现在又有双目失明的小叔要照顾,这让她身心疲惫。“有的时候忙着忙着,心理就觉得特别委屈,眼泪就哭出来了。”刘玉成动情的说。

刘玉成的小叔刘传文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眼前的黑暗让他十分痛苦。有一次,刘玉成带着小叔去粮站挑回碾好的米,回家路上小叔撒气和她拌上了嘴,说的急了,他一挥胳膊把扁担打落,米撒了一地,刘玉成默默俯下身子,把地上的米收回了担子里。晚饭的时候,刘玉成像往常一样,第一个给小叔盛好饭,把碗送到了他手上。

1994年的一个晚上,小叔突然捂着肚子直喊疼,刘玉成立即把他送到村里医务所检查,诊断结果是急性阑尾炎,要赶紧做手术。手术需要钱,家里现金不够,于是她挨家挨户地敲门,向邻居们借了800块钱。拿着钱,她把小叔扶上三轮车,骑了2个小时的土路,赶到了长临河镇医院,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如果再迟半天,阑尾就有可能穿孔。

看着刘玉成的辛苦,小叔的心里一直很过意不去。“嫂子有个习惯,就是手洗衣服。我们这用的还是井水,每次洗衣服总要从水井里打水。”刘传文说,为了不让嫂子受伤的腰再出问题,他就主动提出要帮忙打水。刚开始刘传文只能摸着墙根踉踉跄跄地走到水井边,慢慢的他开始习惯数着步子走,知道走到哪里要跨门槛,走到哪里要下台阶。就这样,刘传文凭着感觉终于适应了打井水。每当嫂子洗衣服的时候,他就帮忙打井水。除此之外,家里的小卖部现在还帮人送纯净水,那么一大桶水,嫂子一个人抬不动,刘传文也帮着抬上小三轮车。

1994年,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可以申请住养老院,刘传文知道后,就跟嫂子提起这事,想要申请去养老院,给家里减轻些负担。“这绝对不可能,只要我还在一天,就要照顾好你一天,能做一天你的眼睛,就要做一天你的眼睛。”刘玉成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

三十年不离不弃全村人盛赞

如今,孩子们和丈夫仍在外地工作,刘玉成每每想去合肥看看孩子们,但是一想到家里这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小叔子,就不忍心一走了之,“我要是走了,他连饭都吃不上,我怎么能走呢。”

刘玉成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对小叔也都非常的孝顺。“我侄女当时谈男朋友的标准里有一条,就是要他能接受小叔,看不起我的绝对不要,我侄女现在的男朋友对我可孝顺了。”刘传文乐呵呵地说。

对小叔子30年不离不弃的照顾,刘玉成也得到了全村人的关注和帮忙。往年农忙时忙不过来,周围的人都会主动来帮忙。有的时候刘玉成走开一会儿,有人来小店里买东西,也都会主动把该付的钱交给刘传文。“我们知道他们家的状况,不会占他们便宜的。”

好人之美,在于坚持,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有一颗赤诚之心。刘玉成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她作为“最美嫂子”的风采,她的良好品格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去传颂。如今,这个感人的故事传遍了全村全镇。

上一篇:姜云海

下一篇:赵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