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洲、林峰
王振洲,男,1998年8月出生,肥东店埠镇人,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安徽总队新训队员。2023年第二季度“合肥好人”。
今年三月,当王振洲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在中华骨髓库的数据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想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兴奋不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接到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
90后退役军人捐赠造血干细胞了却了心愿
早在五年前,王振洲就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当时已经体检结束,可惜后来因受捐者的身体不允许,捐献没有完成,我当时就想着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捐献,我一定义无反顾。”
在顺利完成二次配型和捐献前体检工作后,2023年5月31日,王振洲在亲友的陪伴下入住安徽省立医院,并开始为期五天的动员剂注射。6月5日,历经四个多小时,王振洲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70毫升,为一名罹患癌症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这也是肥东县第2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爱的传递已经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您可以早日康复!”
王振洲是肥东县店埠镇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去年11月通过层层考核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王振洲为人非常热情,平时在队里人缘也很好,每天的训练操场上都能看到他积极训练的身影,新训期间多次获得‘队列标兵’‘内务标兵’‘训练标兵’称号。”新训队队长曹传文介绍道。
“退伍之后,我还想着尽我所能继续做些对人民群众、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消防员。”对他来说,为消防事业而活,为人民群众而活,是他的信念与追求,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爱心军人带动战友资助家乡贫困学生
早在2016年底,肥东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来自苏州的陌生电话,电话中的他表达了想做些红十字公益事业的想法,并对红十字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位小伙子就是王振洲,由于电话不便,网络成了他与红十字会的联络平台,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红十字会有了更深地了解后,2017年初,王振州提出资助两名贫困学生的想法。肥东县红十字立刻按照他的意思提供贫困学生资料,他选择了两个,一名来自梁园镇,父亲去世,母亲服刑,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一名来自元疃镇,父亲车祸去世,肇事司机逃逸未获赔偿,母亲已联系不上,爷爷患有食道癌,奶奶艰难维持全家。自2017年2月开始,他将部队仅有的生活补贴积攒下来,每月风雨无阻将1000元汇到县红十字会,然后再转给两个贫困孩子家庭,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同生活状况都转达给他。至此,他没见过两个孩子一次,也没联系过孩子一次,他说,不想打扰孩子平静的生活,只想远远地看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享受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贫穷的,是受人资助的。
2017年1月-2020年8月,他积极联系组织身边战友朋友共资助近20名家乡贫困学生,资助金额约5万余元。在他的资助和帮助下,孩子们的学习和家庭状况有所改善。受助者感激不尽,经常打电话给县红十字会,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王振州说:“我把买衣服、美食、玩游戏的钱省下来,我感到的不是失落和遗憾,而是满满的获得感!每当想到能够用自己的能力给他人带去帮助和温暖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为之一乐。希望不再看到他们有紧皱眉头为眼前困难而烦恼的神情,而是看见他们露出真心的笑容。”
理想和责任使他成为一名“三献”志愿者
王振洲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不为金钱、不为名利,默默承担起社会责任是他对志愿者三个字的理解。志愿者虽然不是职业,却可以成为事业,虽不能带来任何的物质生活,却让他精神世界变得充实。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投入公益事业,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2020年9月王振洲退役后,依旧活跃在各项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献血及造血干细胞宣传,2022年10月他再次通过县红会签订了关于遗体捐献的志愿书,截至目前已是一名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的红十字“三献”志愿者,已累计献血2000毫升。他表示自己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明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对家乡贫困学生的第二批资助已经在计划中。
林峰,男,199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肥东县陈集镇陈集社区居民,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的职工。2023年第二季度“合肥好人”。
90后党员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林峰,男,中共党员,肥东县陈集镇人,现供职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2012年在合肥读大学的他在知道自己是稀有的AB血型后,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2018年在一次无偿献血中,通过志愿者的介绍,林峰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自身健康,还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当即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已累计献血3200毫升。
冥冥中的缘分,捐献造血干细胞送上“生命火种”
今年2月,出差路上的林峰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被告知自己与一位天津患者初筛匹配,林峰很兴奋,觉得这是一种“奇迹”,也是一份“命运的安排”,不假思索便答应了捐献,“我曾在天津工作了七八年,对那里也有很深的感情,患者也是来自天津的,我觉得是冥冥中的缘分。”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林峰顺利通过高分辨采样、体检环节,并主动调整生活作息、加强锻炼,想把质量最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患者。2023年6月2日,在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 林峰来到了中国科大附一院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经过约4个小时的采集,林峰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306毫升,为天津患者传递了“生命的种子”。“整个过程虽然有点疲惫,但想到可以救一个人还是很开心的。”林峰说道。
为完成善举,他没尽到照顾爱人和襁褓中的孩子责任
为了准备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五月初,刚刚升级为父亲的他还没好好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便左右权衡,将爱人和尚在襁褓的孩子送到了月子会所,等孩子满月回到家中后,林峰又接到捐献通知,为了及时捐献,他又为此请了月嫂帮忙照看半个月。离家之时,对着孩子童稚而纯净的脸庞,他的心里满是不舍。捐献当天,他的妻子也带着孩子前来给林峰加油!
“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红十字会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林峰说。面对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有缘患者,林峰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虽然未曾谋面,但希望我的微薄之力可以帮助你早日告别病痛的梦魇,早日康复,并照顾好自己的家庭。”
下一篇:方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