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网上展示】人物报道系列(四)——合肥市最美志愿者王振洲
90后消防员为患者送上生命火种
王振洲,男,1998年8月出生,肥东店埠镇人,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安徽总队新训队员。2017年以来,王振洲召集身边战友朋友共资助近20名家乡贫困学生,资助金额共计约5万余元。2020年7月王振洲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近年来,他多次参加应急救护、扶危济困、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小时。2023年6月5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千里之外的患者送上生命的火种。2023年8月,王振洲被评为合肥市2023年第二季度“最美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火种
“喂,您好!请问是王振洲同志吗?我是红十字会的,您在中华骨髓库的数据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我们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太好了,我愿意!”今年三月,一通电话让刚结束训练的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新训队队员王振洲兴奋不已,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接到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
早在五年前,王振洲就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当时已经体检结束,可惜后来因受捐者的身体不允许,捐献没有完成,我当时就想着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捐献,我一定义无反顾。”
在顺利完成二次配型和捐献前体检工作后,2023年5月31日王振洲在亲友的陪伴下入住医院,并开始为期五天的动员剂注射。注射动员剂是为了将骨髓内的部分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内,干细胞在外周血的含量足够后便可进行采集。动员剂注射后的反应因人而异,好在拥有消防员体格的王振洲身体素质过关,没有太大的异常反应。
6月5日,历经四个多小时的采集,王振洲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70毫升,为一名罹患癌症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这也是肥东县第2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爱的传递已经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您可以早日康复!”
资助贫困学生,传递爱与希望
早在2016年底,肥东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来自苏州的陌生电话,电话中的他表达了想做些红十字公益事业的想法,并对红十字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位小伙子就是王振洲,由于电话不便,网络成了他与红十字会的联络平台,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红十字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后,2017年初,王振州提出资助两名贫困学生的想法。肥东县红十字立刻按照他的意思提供贫困学生资料,由他选择了两个,一名来自梁园镇,父亲去世,母亲服刑,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一名来自元疃镇,父亲车祸去世,肇事司机逃逸未获赔偿,母亲已联系不上,爷爷患有食道癌,奶奶艰难维持全家。自2017年 2月开始,他将部队仅有的生活补贴积攒下来,每月风雨无阻将1000元汇到县红十字会,然后再转给两个贫困孩子家庭,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都向王振洲做了反馈。至此,他没见过两个孩子一次,也没联系过孩子一次,他说,不想打扰孩子平平静的生活,只想远远地看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享受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贫穷的,是受人资助的。
2017年1月-2020年8月,期间他积极联系组织身边战友朋友共资助近20名家乡贫困学生,资助金额共计约5万余元。在他的资助和帮助下,孩子们的学习和家庭状况有所改善。受助者感激不尽,经常打电话给县红十字会,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王振州说:“我把买衣服、美食、玩游戏的钱省下来,我感到的不是失落和遗憾,而是满满的获得感!每当想到能够用自己的能力给他人带去帮助和温暖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为之一乐。希望不再看到他们有紧皱眉头为眼前困难而烦恼的神情,而是看见希望的曙光、露出真心的笑容。”
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
今年25岁的王振洲是一名退伍军人,去年11月通过层层考核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王振洲为人非常热情,平时在队里人缘也很好,每天的训练操场上都能看到他积极训练的身影,新训期间多次获得“队列标兵”“内务标兵”“训练标兵”称号。”新训队队长曹传文介绍道。
“退伍之后,我还想着尽我所能继续做些对人民群众、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消防员。”对他来说,为消防事业而活,为人民群众而活,是他的信念与追求,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2020年9月王振洲退役后,依旧活跃在各项公益活动中,积极参加应急救护、扶贫济困、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小时。2022年10月他再次通过县红会签订了关于遗体捐献的志愿书,截止目前已是一名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的红十字“三献”志愿者,已累计献血2000毫升。
王振洲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不为金钱、不为名利,默默承担起社会责任是他对志愿者三个字的理解。志愿者虽然不是职业,却可以成为事业,虽不能带来任何的物质生活,却让他精神世界变得充实。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投入公益事业,奉献爱心、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