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举
人物简介:马文举,男,1990年11月出生,安徽肥东县石塘镇王铁人,2009年刚满18岁的他偶然和同学一起逛合肥淮河路步行街看见了献血屋,于是心想人生总要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就跑去了献血,至今一共18次,献血总量6800毫升。2013年通过志愿者的介绍,马文举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自身健康,还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当即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事迹简介:10月24日,在中国科大附一院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经过2个多小时 的采集,合肥肥东小伙马文举顺利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00毫升,为千里之外的一名成都血液病患者送上“生命火种”,成为合肥市第11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正文:
近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采集,肥东小伙马文举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100毫升造血干细胞,为正在四川省治疗的4岁小女孩送去生的希望。据悉,马文举平时就积极参加献血活动,目前已累计献血6800毫升。
十年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今年34岁的马文举在合肥上班,是一名汽车装备从业人员。2009年3月,刚满18岁的他和同学在步行街逛街时,偶然看到路边的献血车,就主动报名参与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也在献血时遇到过家属求助的紧急情况,经过相互沟通,我直接将血捐献给了患者。”之后,马文举几乎每年都要参与两次无偿献血。
2013年的一天,马文举在献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中华骨髓库。“我了解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概率很小,但留下血样,未来如果能够配型成功,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意义重大!”于是,马文举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家人和公司领导十分支持捐献行为
时间一晃十年过去了,期间并没有人和马文举联系,他自己也已经淡忘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这件事。今年8月初,马文举接到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正在接受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征求马文举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其实对于我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没什么区别。父亲年纪大了,也就没告诉他,好在其他亲人都非常支持我的做法。”
紧接着,合肥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帮助马文举进行高分辨采样配型和体检,由于身体素质较好,各项检测过程十分顺利。马文举所在公司领导得知他要去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也爽快地给他批了带薪休假,并叮嘱他好好保重身体,可以等事情全部忙完再回来上班。
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就很有意义
10月19日,马文举入住安徽省立医院。在医院,马文举每天都要注射动员剂,会有腰酸等不适反应。当马文举听说这次的受赠对象是一名4岁小女孩时有些意外,“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么大的痛苦,很让人心疼,同时也觉得自己捐献很有意义!”
10月24日8时许,马文举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看着血液在管子里流动,他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虽然完成了所有的流程,但来到正式捐献这一步,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等到针头扎进血管时,却又莫名安心下来。”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采集,马文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00毫升。他捐献的生命火种将被第一时间送抵外省,给小患者点燃重获健康的希望之光。“住在医院这段时间,我也了解到治疗血液病确实是一个难熬的过程,只希望通过这次小小善举,小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未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马文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