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义阔

发布时间:2024-12-26 17:12:24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300

D4江义阔.jpg

台上,一个人,一个书鼓,一个鼓箭,一块夹板,一块醒木,铿锵有力的庐州大鼓声中,一阵阵浓厚地方特色的唱腔声声震耳。台下,观者如潮,掌声雷动,喝彩不断。这位将唱功、节奏与表演艺术融会贯通到极致的年近耄耋的老人,就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大鼓第十九代传承艺人江义阔。2011年,江义阔入选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艺人;2011年创编曲目《说唱刘大妈》荣获安徽省鼓书曲艺大赛一等奖;2014年荣获安徽省文旅局颁发“书香之家”称号;2016年荣获安徽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奖;2016年荣获中国艺术家协会颁发的“德艺双馨”称号;2018年合肥市民俗学会授予“合肥民间艺人”;2019年合肥市文旅局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江义阔,1946年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县八斗镇,1968年高中毕业后,便在庐州大鼓的熏陶下,拜师庐州大鼓名家刘正先。于是在庐州大鼓的艺术学习道路上,江义阔一走就是50多年。这期间,他亲历了庐州大鼓最辉煌的年代,也经历过无人问津的一段漫长的失落期。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庐州大鼓艺术消沉的10年里,许多大鼓艺人纷纷改行,江义阔却依然选择一人坚守,活跃在城乡舞台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江义阔认为非遗也要适应市场变化,针对不同演出、不同对象,必须创新求变。他会自己创作鼓词。在表演过程中,会不满于现有的剧本,尝试把自己在生活的所见所闻和感悟体会创编到作品中去。结合现代文化和传媒的特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安徽大鼓的形式,更多地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希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安徽大鼓重新焕发活力,重登舞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观看和喜爱。

如今,江义阔是八斗镇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也是肥东县委宣传部文化志愿者。2015至2019年每月10日、20日上午到镇中心敬老院说唱大鼓,用大鼓敬老院的老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2016至2018年每月18日到镇老年学校说唱大鼓;2016至2020年每月两次(逢周六)下午到附近小学进行演艺,将安徽大鼓带进小学学堂,希望可以在孩子间提高安徽大鼓的知名度,激发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为自己找寻适合的传承人,进行传承。

近几年,江义阔潜心创作,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编进唱词,在镇域各社区、省市县舞台以大鼓书形式传递党的声音。2020年创编《众志成城战疫情》在乡村卡点义务进行说唱宣讲。2021年7月创编《沸腾的江淮》参加肥东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演出;同年8月创作《众星拱月玉宇澈》参加合肥市民俗学会举办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创作《白衣天使在前线》参加卫健委文化活动。2022年6月创编《“典”亮农家情》在乡村大地宣传民法典;同年10月创作《法系天下定乾坤》参加合肥市司法局宪法宣传40周年庆典活动。2023年2月创编《沸腾的合肥》参加“合肥之春”2023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3月为安徽省交通广播电视台播出的《新时代包公家宴廉洁文化谱新篇》说唱开篇;6月拍短视频绿色进校园展演;6月10日为安徽省公共频道在八斗镇拍微电影《上岗》说唱开篇词;6月12日说唱《岳母刺字》参加合肥市举办的第十届“能者为师 老有所学”行动视频比赛;6月28日申报安徽省开展的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职称评选活动……还有为助力肥东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所创编的曲目《文明新风绿江淮》《信号等下》。他说:“敬畏非遗,薪火相传,感恩社会,我要用安徽大鼓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安徽故事,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如今已经年近八旬的江义阔,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他既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传统艺人,时常穿梭于城乡之间的舞台;又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校园传道授业,让庐州大鼓曲艺在孩童的心里播下种子;同时,他积极培养徒弟,倾囊相授,誓要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庐州大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业五十余年,江义阔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世纪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上一篇:丁梦云

下一篇:全大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