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以追思为笔,书写传承新篇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倡导文明祭祀的社会新风尚,争当新时代文明传播者和践行者,肥东县围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开展了各类清明节主题活动。
文明祭祀,“清”风拂面
清明将至,为响应“移风易俗 文明祭祀”,筑牢防火防线,3月30日起,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积极行动。
社区针对辖区10余座山头与坟场,设5个值班点,安排人员全天巡逻。社区干部、志愿者深入22个村民组及30多家农业经营场所,张贴《森林防火通告》,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劝诫烧纸危害,引导居民以鲜花祭祀等绿色方式缅怀先人。
此外,借助大喇叭、电子屏、微信群,社区全方位宣传防火知识与文明祭祀倡议,呼吁居民践行文明祭祀,预防火灾,守护绿色家园,让清明氛围更“清明”。
4月2日,店埠镇镇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厚养薄葬 文明缅怀”宣传活动。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双模式。线上,利用居民群等平台发布《文明祭祀倡议书》,呼吁居民以鲜花祭奠、网络追思等低碳方式缅怀先人。线下,社区悬挂主题横幅,组织志愿者在广场、小区门口发放祭祀鲜花与环保祭祀倡议书。这种方式巧妙融合移风易俗与传统文化,既留存了清明追思的内核,又增添环保、文明的时代特色,为打造绿色和谐社区树立实践范例。
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提升居民环保与安全意识,营造和谐祭祀氛围,4月1日,店埠镇东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绿色清明 文明祭祀”宣传活动。
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倡导以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绿色祭祀方式,取代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旧俗。与此同时,他们还结合实际案例,系统讲解文明祭祀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传统祭祀行为容易引发火灾、污染空气等隐患,进一步加深居民对文明祭祀的认识与理解。此次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手册50余份,居民环保与安全意识得以提高,对文明祭祀的认同感、参与度明显增强。
云端祭扫,跨越时空的缅怀
为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心底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情追思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连日来,肥东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积极行动,全面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旨在让英烈精神扎根青少年心间,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期间,合肥师范附小肥东分校、肥东县城关小学、肥东四中、肥东一中、肥东县虎山路小学、肥东经开区中心学校等众多学校纷纷响应。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登录“中华英烈网”。同学们个个神情专注,目不转睛地认真观看英烈事迹相关视频,那战火纷飞的场景、先烈们无畏的身影,深深震撼着他们。随后,大家怀着崇敬之心,庄重地点击献花图标,一朵朵虚拟的鲜花承载着无尽敬意。在留言区,同学们纷纷写下肺腑之言,将对先烈的感恩与敬仰之情,化作一行行真挚的文字。
缅怀先烈,薪火相传
4月2日,白龙镇文明办携手关工委、妇联、团委及白龙学校,组织代表开展“缅怀先烈 文明祭祀”活动。活动紧扣传承红色基因、倡导绿色祭扫理念,以一系列环节致敬先烈。代表们先是聆听商宗年老人的红色宣讲,接着参观合肥党史馆,随后徒步至烈士墓园。在吴长仪烈士碑前,大家整齐肃立、默哀致敬。此次活动大力推行用鲜花、植树代替焚烧纸钱的文明祭扫方式,厚植家国情怀。后续,白龙镇将持续推进文明祭祀宣传,带动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
4月2日上午,陈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多部门,依托镇内革命英雄纪念碑,举办“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主题活动。
现场,志愿者分工有序。有的维持秩序,引导党员干部和学生代表有序入场;有的分发白菊,倡导用鲜花祭扫寄托对革命先辈的哀思;还有的向群众讲解文明祭扫意义,劝诫摒弃焚烧纸钱、放鞭炮等危险行为。
活动开始,全体默哀一分钟缅怀先烈。接着,志愿者讲述先烈事迹,令众人深受触动。随后,镇领导与学生代表发言,呼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最后,大家依次向革命先辈敬献鲜花、鞠躬致哀,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与追思。
多彩清明,社区活动绽光彩
4月2日,肥东经开区燎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区党委,开展“铭记历史忆先烈 清明踏青健步走”活动。该活动以健身徒步为载体,融合文化弘扬、爱国教育与文明倡导。
健步走于风景秀丽的右岸公园举行,全程约2公里,沿途设多个打卡点,参与者借此学习清明文化习俗。在科学健身广场打卡点,阿姨们齐唱红歌,激昂旋律带大家重温革命岁月,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文化长廊补给站中,工作人员贴心服务居民。党员志愿者穿梭其间,向居民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引导树立“绿色祭祀,文明祭祀”理念,营造文明社区氛围。参与活动的阿姨们称,“运动+学习”的形式,既锻炼身体,又接受精神洗礼,赋予清明节新的时代意义。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月2日,肥东经开区祥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举办了“指尖青团 情满清明”活动。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详细讲解了清明节制作、食用青团的传统习俗,随后带领老人们一同体验青团制作的全过程。揉粉、包馅、塑形,每一个步骤都伴随着欢声笑语。老人们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一个个碧绿如玉、软糯可爱的青团在大家指尖逐渐成型。艾草的清新香气与豆沙的甜润味道相互交融,弥漫于整个活动场地。在制作青团期间,老人们既学到了传统技艺,又在彼此协作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和谐氛围。
最美人间四月天。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总是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最深的缅怀是弘扬,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我们必将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在新征程上慨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