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肥东县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

A2 叶三忠

发布时间:2016-11-04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112

钟情乡亲 钟爱奉献

——叶三忠事迹材料


叶三忠家住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村坎子叶组村民,因家境贫寒,初中没毕业就跟着哥哥外出打工,并学得了一手好手艺,出师后他到安徽广厦建筑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单位当起了一名瓦工。由于肯担当,有魄力,很快当起了项目经理,然后,一路向前,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他由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了企业家。于此同时,还带领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村民们去国外打工赚钱,不断地为家乡创造价值。多年来,叶三忠虽然富裕了,但常怀感恩之心,为家乡,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投资10余万  让老年人上大学

“留守老人” 、“留守儿童”成为当今困扰社会的重要问题,青壮年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老人们留守在村里,除了干些农活,业余时间无事可干。叶三中为了解决老人们的寂寞,提议要给村里办个老年学校。当时,大家只当作叶三忠在开玩笑,没有在意。谁知叶三忠说办就办,很快就出资把老年学校办起来了。从此,老年学校成了老人们交流和活动的乐园,成了老年人真正的“家”。老年学校每年给老人们开两个学期的课,每个学期23节课(一年46节课),这是一种大课,一节课就是一天,每到开课的时候,四乡八邻的老人们都来学校,汲取他们所需要的营养。每逢老年学校开课,中午还免费提供一顿午餐。授课老师是村里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课程主要是:探讨最新的时政要闻,宣扬养生之道、养花种草以及一些举办有意义的活动等。而每到学期末组织大家外出旅游则是老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叶三忠对老年学校非常用心,从2006年老年学校开班至今,已先后投入10多万元。为改善老年学校的教育设施,叶三中说将逐年加大投入。三忠创办了老年学校,老人们想请他担任老年学校的名义校长。三忠却说,我的那点水平,不是当校长的料,我只能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

解囊1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子

叶三忠年少时因家穷没办法读得起书,因而就更为关注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而授人以渔,助人圆梦。多年来,叶三忠对家乡教育的发展不遗余力,多年来,桥头集镇学风日盛,每年考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大学生中不乏家境贫寒的,为此,叶三忠每年都会资助一些贫困大学生,一拿就是上万元。10多年来,叶三忠先后拿出10万余元资助贫困大学生。除此之外,家乡学校的发展资金缺乏,只要找到他,他总是慷慨解囊,让求助者感到满意。

村里人提起叶三忠,夸赞他从小肯干事,重义气,对人又好……农村人朴实勤劳,善良热情的品质该有的他都有,也凭借着这样的品格在多年的风雨岁月中,一路艰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正因为这样的品格让他在自己成功之后不忘桑梓,回报故乡。修路、建学校、资助困难家庭等举措均是他回报桑梓的体现。2013年秋季,家乡的有识之士找到三忠说,要弘扬家谱文化,续修叶氏宗谱,三忠二话没说,就拿出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富裕起来的小老板们也纷纷解囊,很快将此事促成。多年来,不管谁家有困难,三忠知道后,都会主动帮助。

投资50万元修路,让村民出行方便

叶三忠的家乡坎子叶以及周围的几个村庄,多年来,交通闭塞,村民们进出很不方便。

多年来,村民们抱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念头,想把通向外面世界的那段羊肠小路修建成崭新的水泥路,从而方便村民们的进出。2014年春季,叶三忠终于让村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当年春节一过,叶三忠就慷慨解囊,一下子出了50多万元,带着自己的建筑队伍,修通一条由5号公路通往坎子叶组的长达3公里的水泥路。村民们交通不便的问题也彻底解决了。

提起叶三忠对家乡的贡献,他说,修建这条水泥路,是我年少时就有的一大心愿,而今,在村里有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报效父老乡亲,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出资修路,也算是对养育我的家乡的一点回报吧!

上一篇:A1 王华文

下一篇:A3 郑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