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博会:港城人家门口的艺术盛宴
在11月5日上午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来自长江流域1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位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市电视台会展中心,带来的数万件民间工艺品、上千件非遗作品,让港城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了长江流域民间艺术的盛宴。
民博会开幕式一结束,市民吴女士带着女儿迫不及待地进入主题展展区,在这里,刺绣、剪纸、雕刻、瓷器等五彩缤纷的民间工艺品让她们印象深刻、流连忘返。“我带她过来就是开拓她眼界,然后给她介绍传统中国文化,她平常没有多少机会,可能只有在画册中,可以近距离看到实物,而且通过艺术形式让她体会这样的美,是其他视频、网络没办法达到的效果,还是希望有更多机会来参观这样的展览。”
竹雕是以竹为材料,经过防虫、防裂、防潮、防干等处理后,再雕刻成各类既具观赏性、艺术性,又兼顾实用性的小件雕刻作品。在民博会湖北展区,一幅名为《硕鼠》竹雕作品备受关注,据介绍,别看这件作品个头不大,但却是在一方小小褊竹筒上,用冲刀、切刀、挑刀等雕刻技术精心制作,将麻袋线织的纹理和老鼠的肌理、逼真的神态体现得栩栩如生。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徐海清:“竹雕本身就很难,因为它本身很硬,采用竹子纹路是相当硬,外硬内脆,是一个竖纹的,所以雕刻的难度一个是手劲,第二一定要把前面横线地方用刀子伸进去,竹雕本身是人文雅诗的玩物,在工艺美术任何行当,尤其是竹雕是代表性的。”
类似的有创意而又精巧的手工技艺还有很多很多,在四川展区,手工艺人们在特制手工棉纸伞面上,聚精会神得绘制着图案,再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熟桐油。据介绍,泸州油纸伞是首次参展长江流域民间艺术博览会,通过这次现场展示,让更多人知晓油纸伞“伞下乾坤一片天”的精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油纸伞第六代传承人毕六福:“张家港能够能够给非遗传承人提供这样的展示平台,感到很高兴,能够在现场展示我们技艺,让全国很多人来看,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我们的油纸伞。”
民博会现场,“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张家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我市87个非遗项目得到全方位、立体化展示。
麦秆画非遗传承人李正楚介绍说:“麦秸秆画可以赠送给亲朋好友,(现在有很多人来看到你的麦秸秆,开心吗?)当然开心,大家能欣赏到我的工艺,感到自豪。我上面也有师傅,一代代传承下来。麦秸秆在农村是焚烧掉,但是很多不知道这里可以派到很大用场,有欣赏价值。”
金属錾刻非遗传承人蔡玉娟介绍说:“举行这个展览,要把自己作品带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像我们非遗制作人很少,想通过这个展示让大家来了解,也希望更多人来学习,我也再向大师们学习,我已经做了26年,在艺术方面学到最高境界。”
4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数万件民间工艺品、上千件非遗作品,既有贴近民生的生活用品,又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民博会所有活动都秉承“传承、弘扬、多彩、民族”理念,通过展现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让长江流域的民族民间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江文化、喜爱民间艺术、传承长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