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桥头集的“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2017-11-28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221

在抗战时期,肥东地区有多个地方成为了当年的主战场。在肥东县桥头集镇,一条淮南铁路穿镇而过。要知道,这条有近百年历史的铁路,在当年战争时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该镇仍存有当年日军建造的碉堡,双山上的白骨塔更是让后人记住了当年那场保卫战……

一场惨烈的战斗

双山坐落在桥头集镇东南部。1938年初,在日军进攻合肥前夕,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阻击战:桥头集双山保卫战,尽管战斗规模不大,却异常惨烈,同时,这也是日军从巢湖进攻合肥地区时的第一场战斗。

据《肥东县志》记载,1938年春农历四月十二,千余名日军从巢湖向合肥方向进发,准备攻占合肥。当时合肥的国民党守军与当地地下党联合,决定主动出击,在日军的必经之路桥头集镇双山上挖战壕埋伏。战斗于农历四月十二那天打响。守卫双山的是国民党军的一个连和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红枪会”,加起来不过一百人。虽然敌众我寡,守军凭借着地形优势,在双山上整整坚持了一天一夜,给予日军大量杀伤。最终,日军凭借着高密度的侦查和高精度的军用地图,从一条当地人都无法知晓的山间小路,绕到了中国军队阵地背后,遭到前后夹击的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山上的战壕里拼起了刺刀。最终,守军全部阵亡,鬼子占领了桥头集。 

如今,在双山的半山腰位置,能看见一座纪念塔,当地人都称之为“白骨塔”。据村里老人回忆,当年激战后的第二天,就有附近村民就地掩埋了爱国战士遗体。抗战胜利后,山僧谢子山与乡里的有识之士,登山逐一寻坟掘墓,将尸骸聚敛在一起并在上方筑一石塔,命名曰:“白骨塔”。

两座碉堡忆当年

除了双山白骨塔,在桥头集镇,至今仍保存有两座当年日军建造的碉堡。

据史料记载,1938年6月,日军占领肥东后,对交通要塞桥头集不断进行扫荡。在双山脚下的淮南铁路两旁建造碉堡群,封锁运输线,日夜枪声不断。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桥头集地区迅速燃起了抗日烽火,抗日烈焰更是一燎即燃。1939年3月,在上海入党的本镇人宣兰生在大夏祠堂成立了农民自卫队,领导该地区的民众进行抗日斗争,配合新四军老八团,多次在淮南铁路桥头集一线袭击日军。在一个夜晚,趁日军碉堡换防之际,毅然袭击了碉堡群,并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为截住日军的交通,地下党组织了一支神出鬼没的铁道游击队,捣毁铁路15公里,多次炸毁日军运军火的列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1940年6月,双山抗日队伍由80多人扩大到700多人,并成立了抗日大队,缴获和新增了500多条枪支,先后消灭了日军第6军团坂井支队约600多人。

日前,记者来到该镇,发现两座碉堡仍保存完好。“原先有三座,后来有一座毁坏了。这是当年日本鬼子的侵华铁证,要保留下来,激发后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当地一位老人如是说。

记者发现,碉堡十分结实坚固,上面均匀分布机枪口,一旁还立有“肥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葛碉堡”石碑。碉堡旁边有一废弃的石桥,据称也是当年日本人所建。村里一位张姓老人告诉记者:“听长辈讲,当年日子鬼子惨无人道,经常在桥上杀人示众。那时候,一个村子里面除了逃走的,都被鬼子杀害了。”

站在碉堡前,听着老人的诉说,记者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年战火纷飞的场景,一股爱国情绪不禁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