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肥东县:腊八记忆

发布时间:2019-01-14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920

1月13日是腊八节,过了腊八,新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对于肥东的百姓来说,从今天开始,大家伙儿开始为春节做着各种准备。

腊八节自然要喝腊八粥。当然,对于70后、80后一代来说,由于社会节奏加快,天天工作奔波的忙碌,如今的腊八节很少能回到家中与父母一起熬粥喝粥了。不过,他们心中始终珍藏着那一份儿时的“腊八记忆”。


80后的腊八记忆

肥东的李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自打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多年。昨天早上刚起床,李先生的手机微信里便被各种“腊八节祝福”刷屏,每每这个时候,他就会回想起儿时的腊八节……

“小时候,每到腊八节,母亲就会起个大早,在灶里煮粥,粥里会放上红枣、红豆、绿豆以及各种米。我一起床就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粥香,不过,家人们不能马上就享用美味的腊八粥。按照规矩,出锅后的腊八粥要先敬神灵,家里如果养鸡、养鸭、养猪,也要先分一点粥给动物们,最后一家人才能坐在一起喝腊八粥,那时候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喝粥感觉真好。”李先生回忆。

“腊八节除了喝腊八粥,还要腌制腊八蒜,当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母亲剥蒜。其实,腊八蒜的腌制很简单,只需要把大蒜剥开后放到罐头瓶里,然后再加上醋封好瓶口就行了。一般都把罐头瓶放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李先生说。

随着岁月变迁,长大成人后的李先生已经好多年没回家和父母一起喝腊八粥了。由于工作在外,每次只有节假日才能回一趟家。“父母现在也会用手机,也会玩微信了。每次过节,我会用手机给二老发一些祝福,他们也会给我回信息。说实在的,现在想起小时候腊八粥的味道,还是觉得香喷喷的。”李先生感慨。


过了腊八就是年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腊八节一过,离新年也就二十来天了,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春节做着各种准备。

对于肥东百姓来说,每年一到冬季,家家户户都开始腌制咸货,传统品种包括咸鸭、咸鸡、咸鱼、咸肉、雪里蕻、萝卜干、各种干菜等。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肥东本地一般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到了腊月二十四以后,许多家庭就开始打扫卫生,洗晒衣被了。毕竟,人们都想干干净净、整整洁洁地迎接新年。一般搞卫生男、女有分工,家里的男同志负责力气活,屋内的打扫,家具窗户的擦拭非男人们莫属。当然,拆洗被子、衣服的活就是女人们的事了,那几天,如果遇上个好天气最好,一旦阴雨天,就会给洗晒带来不少麻烦。

肥东人过节都喜欢炸圆子,一般来说,炸圆子的时间在春节前的一周左右。圆子种类很多,糯米圆子、山芋圆子、挂面圆子、莲藕圆子让百姓们吃个过瘾。圆子预示着团团圆圆,春节时候,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团聚,品美食、话家常,暖意融融。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不过,一些老的习俗,人们仍在坚守。对于70后、80后来说,哪怕离家再远,工作再忙,小时候的那份腊八节记忆,仍是他们内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延伸阅读

全国各地腊八节习俗

陕西: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江浙: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

西北: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宁夏: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北京: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