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夕周
人物简介:赵夕周,男,汉族,1983年6月生,中共党员,肥东县应急管理局科员,当选2021年2月份“合肥好人”。
事迹简介:1983年6月出生的赵夕周是肥东马湖乡人,在就读军校期间,赵夕周参加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截止2020年,他一共献血13次,每次200mL,计2600mL。2009年的一次无偿献血后,赵夕周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0年8月,赵夕周接到了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了。他毫不犹豫地配合红十字会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肥东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正文:
2012年,从部队转业的赵夕周来到了当时的县安监局(现在的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主要负责工贸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
在就读军校期间,赵夕周参加了第一次无偿献血,从此便成为了一名定期献血者。截止2020年,他一共献血13次,每次200mL,计2600mL。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20的新冠疫情期间,他从媒体上得知o型血紧缺时,赵夕周毫不犹豫地去献了血。在2009年的一次无偿献血后,赵夕周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0年8月的一天,正在工作中的赵夕周接到了安徽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说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了。“当时很意外,也很激动, 没想到真的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了,我是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没做过轰轰烈烈的事,这次能够有一个救人的机会,我感到特别荣幸,是我平凡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还对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听说患者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小,现在,我配上了,我就想赶紧帮助他,把他从病痛中解救出来。”
经过登记、核酸检测、体检等环节,准备在约定的11月底住院捐献时,因为患者出现了发热症状而推迟。赵夕周说:“当时我就希望能早日实现心愿,让素昧谋面的那名患者早日康复。”
12月15日,在接到市红十字会的捐献通知后,赵夕周才和家人说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他说:“我是一位党员,现在人民需要我,我必须挺身而出,而且我也非常乐意”。得知是救人的大事,家人都很支持,姐姐还从老家赶来,帮助赵夕周的妻子一起照顾两个孩子。
两天后,赵夕周提前住进中科大附一院做采集准备,通过注射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动员到外周血中,并接受医院的健康监护。每天打两针,早晚各一次,连续打了5天,由于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素质好,没有出现其他人遇到的不良反应。
12月22日上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赵夕周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肥东县首例造干捐献者。“因为对方患者是体重约160斤的成年人,所以我前前后后下来共计做了16个循环,等到完成捐献的时候,两只胳膊发麻,浑身没劲。”
赵夕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了一位在北京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自己的一点付出就能挽救患者生命,太值了!希望他能尽快好起来,虽然素未谋面,我诚挚地祝福他早日康复!”谈及这位素未谋面的患者,赵夕周平静地说。
出院后,正值年末,单位里的工作比较多,赵夕周没有顾得上休息,便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从事日常工作。能够无偿捐献血液的种子,延续一位陌生人的生命,真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创举。也是他平时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精神的体现,作为肥东县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每当人们提及此事,都纷纷伸出拇指为他点赞!
上一篇:肥东县:乡村开启“美颜”模式
下一篇:殷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