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

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放心

发布时间:2018-04-19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030

近年来,肥东县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各级种子、农药、肥料经营单位签订农资守法诚信经营目标责任书;制定农资违法案件监管、举报、投诉、查处、打击、警示教育等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通过制度来切实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农产品安全快检体系建设。截至目前,肥东县共建设1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24套农产品安全快检体系,每套快检体系均配备2名及以上工作人员,形成了以县检测中心为核心,以乡镇监管站为支点的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

抓好农产品产地监管

全面排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否存在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行为,重点掌握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违禁农业投入品的禁用情况,督导企业及生产基地建立生产台账,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安全用药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从生产环节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严查违法违规经营使用等高毒农药,杜绝在蔬菜生产中使用禁限用的农药,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强力推行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档案台账,严格要求各基地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共开展了5次农产品基地产品抽检工作,检查生产基地80个(次)。重点检查重点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农资生产单位1家,巡查农资门店48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80人次,抽检农资82批次,农资产品整体合格率达98.7%。开展胺苯磺隆、甲磺隆专项整治,县农业执法大队组织人员对全县18个乡镇9家农药生产企业及400多家农资经营单位的农资仓库、台账记录进行了重点检查。2017乡镇监管站的检测任务为年检测蔬菜瓜果样品7400个,合格率达到98%以上。18个乡镇共检测瓜果蔬菜样品8884个,合格率99.70%。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大田作业和设施农业绿色防控工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广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新型肥料、绿色农药等关键技术。续建长临河2000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在白龙镇建立20000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

开展化学肥料减量增效。累计建成水稻减肥增效示范片32个、蔬菜瓜减量增效示范片64个,示范面积4.3万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核心区5000亩。累计推广配方肥3.2万吨,施肥技术面积240万亩(次),施用面积约170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2400吨(折纯),化肥用量增幅控制在0.2%以内。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推广粮食绿色增产技术面积12.6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0万亩以上。建立28个市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单元。

专项整治 落实监管

在全县建立了 “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责任化和规范化,建立“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各农业园区及各生产基地均制定质量安全责任制度、生产规程、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录等,生产过程有记录有档案,并严格遵守不同作物、品种的用药间隔期。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以禁用、限用农药为监管重点,从销售、使用等环节入手,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诚信建设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和登记工作。

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和登记工作,规模生产基地全部实行了标准化生产。签订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鼓励群众对生产销售假劣农资和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举报,公布了举报电话。

实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按照“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要求,指导、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统一记录格式,规范建立生产档案,对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逐步建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将“三品一标”认证基地和主要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农产品生产从源头向消费终端的正向跟踪监管及反向溯源追责。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依据生产记录档案,对检测合格产品开具《产地准出证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自检合格产品出具《产地准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