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

“幸福肥东”给力民生

发布时间:2019-01-15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575

去年10月,《人民日报》发布《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肥东县再次进入“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跃居71位,较上年前进了三位。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近年来,肥东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县域前列,综合实力保持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并当选为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县级城市。沐浴改革春风,筑牢民生基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以来,肥东县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给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幅幅民生画卷缓缓铺开,一个个鲜活的民生事迹,诉说着十余载民生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生工程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倾情11年民生投入增速“跑赢”同期GDP

对于肥东县店埠镇镇西社区的陆永梅来说,3岁时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似乎给她的人生定了格,小儿麻痹症带来的病痛,将终生伴随着她。是向命运低头,还是永远不屈服?一次次考验着她。2008年,在民生工程惠民政策的帮扶下,陆永梅先后领取了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13年,陆永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班,学会了插花、刺绣等多种手工技艺,并开设网店,有了稳定的客源。大道同行,难忘初心,2016年,陆永梅成了一名培训老师,亲自传授手工技艺,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

厄运打不垮强者,民生救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更唤醒了对生活的渴望。在民生政策的帮扶下,陆永梅多次在演讲、征文比赛中获奖,更代表肥东县参加了合肥市残联举办的读书演讲比赛。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陆永梅的女儿露露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本院校。感恩相伴,残疾将命运的一道门关上,民生工程助力打开一扇窗,托起残疾人的希望,点亮人生的梦想。

11年倾情投民生,从2007年开始,安徽省启动和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2010年,省级民生工程增加到三十三项。通过不断的调整完善,2018年,民生工程涵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个方面,涉及扶贫、三农、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内容。


肥东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自2007年以来,肥东县连续12年排定民生工程,民生项目从12项,增加到2018年的30项,投入资金由1.3亿元,增加到19.45亿元,是2007年的15倍。12年来,肥东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15亿元,累计实施民生工程项目96项,其中县级投入37亿元,占总投入的26.2%。民生投入增速跑赢同期GDP、财政收入增速。一笔笔“真金白银”,称量出沉甸甸的“民生分量”,给百姓带来的直观感受,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肥东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


播撒阳光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2003年,中国开始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2007年,安徽省将新农合纳入首批民生工程中实施。韦青,肥东县店埠镇一心村乡村全科医生,从医2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化,见证了农村医疗的改变,他是民生工程的见证者、实施者,同时也是民生工程的受益人。

20多年前韦青从卫校毕业,有很多进城深造的机会。受父亲的影响,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医药箱,数十年如一日,守护乡亲们的健康。上世纪90年代,一心想为乡亲们做些事的韦青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太差了,缺医少药司空见惯。2007年,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了韦青的后顾之忧,建成了标准的卫生室,配备了专业的检测设备,附近居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门,在社区即可安心就诊。


制度有保障,设施在升级,服务在完善,百姓更受益。肥东县还实行省级三级医院与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医联体关系。医联体各单位之间,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例会诊等服务,使基层贫困患者不用长途奔波,也能放心享受省级名医专家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尤其是满足了行动不便、护理不便的贫困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此外,肥东县为8440户22350名贫困人口,按户为每人建立一份家庭电子健康档案,还为每户贫困户确定一名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坚持每月到户进行面对面诊疗服务。


民生变革,不变初心。改革开放以来,民生保障由原来的粗放补缺型,逐步实现重点精准救助。不仅仅是医疗,随着民生工程项目的增加、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2007年以来,肥东县建成乡镇公办幼儿园64所,面积119481平方米;累计拨付9978万元,用于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46万平方米。投入财政资金约32.2亿元,建设棚户区保障房16940套;投入财政资金2.05亿元,完成1.44万户农村住房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1821.3公里,县乡公路建设改造工程75.5公里(2012年、2013年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549公里(2008年、2009年实施),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124座。投入3亿元资金,解决7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一项项民生工程如一缕缕阳光,播洒在庐东大地,温暖着百姓的心。


一个都不能少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肥东县马湖乡塘东村向阳组的刘长明,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2014年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年,新农合报销近2万元的医疗费用。2015年实现脱贫,在村两委员的帮助下,他用流转来的300亩土地,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尽全力带领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

刘长明常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贫穷击垮了斗志,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好在有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下一步,他将扩大稻田养虾的规模,继续带领困难群众奋力闯出幸福路。

多年来,肥东县逐步建立了民生保障标准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联动上涨机制。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根据政府确定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10%的增长目标,肥东县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始终保持不少于10%增长的要求,由2011年的月280元提高到2015的月44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11年的年1200元,提高到2015年的年2200元;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合肥市政府实现低保保障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的要求,2016年、2017年,肥东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年3600元、年4320元,同比增幅达64%、20%,远高于当年的扶贫线;2018年,肥东县城乡低保标准统一为月579元,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统筹一体化,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增幅达60%,有力地发挥农村低保民生兜底保障作用;同时,肥东县对五保供养与孤儿和困难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提高的幅度更大。目前,肥东县散居孤儿月保障标准已达1000元、散居五保年保障标准达6448元,真正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