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建方案
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根据中共肥东县委印发《关于在全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发〔2018〕20号)文件精神,结合肥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风尚,为实现“千亿GDP,百亿财政收入”,建设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组织保障。
二、组建原则及架构
以全县域为整体,以县、乡镇(开发园区)、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志愿服务队伍的组建坚持党委主导、各方参与,整合场所资源、队伍资源和活动资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体,整合现有基层党建、理论宣讲、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普法宣传、社会公益等阵地,建设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联络群众的统一阵地。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实践什么;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覆盖到哪,让群众在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中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党员干部、专业、社会”三类13支志愿服务队组成。党员干部服务队由“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组成(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由“普法教育”志愿服务队、“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教育服务”志愿服务队、“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队、“助残扶残”志愿服务队组成(7支);社会志愿服务队由“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职工”志愿服务队组成(4支)。各乡镇(开发区)要参照上述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的构成组建支队,并负责指导村(社区)至少组建环境卫生管护和移风易俗2支或以上的志愿服务小分队,扎实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各级志愿服务队伍的组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司法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及学校、党校的在职人员;二是乡土文化人才、科技人才、医生、律师、“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创业返乡人员、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
三、工作内容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一)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他们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委(党组、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试行旁听指导制度,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强化意识形态管理,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各类宣传团作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他们更真切地领悟思想,更好地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二)深入宣传宣讲中央和省、市、县出台的各类政策。深入开展“空中党课—百名书记讲党建”,建立县乡两级理论宣讲人才库和专题库,结合远教站点,开展“10号远程课堂”,全面推行集中宣讲、微宣讲、艺术化宣讲活动,帮助农村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是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兴业致富、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引导农村群众弄懂弄通、用好用活与当地发展、自身生活有关的政策,进一步认清本地资源和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和举措,自觉把个人和小家的幸福,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三)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活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村居、进企业、进校园、进单位互动交流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评选和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农村群众、融入日常生活。
(四)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土优秀文化。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深入宣讲本土优秀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宣讲本土优秀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续组织开展全民文化月、情暖敬老院、周末大舞台、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乡村广场舞等活动,提振群众的精气神。
(五)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气,广泛开展乡风评议,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优秀村规民约、优秀家风家训评选活动,倡导包公家宴,树立和宣传乡村文明新风尚。切实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
四、工作步骤
按照“示范带动,分层推进,稳步提升”的原则,统筹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搭建平台阶段。印发《肥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建方案》,到2019年2月底,各乡镇(园区)、县直相关单位,按照《肥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建方案》要求,上报相关建设方案。2019年4月,实现全县乡镇、村(社区)实践所(站)全覆盖,志愿服务队按计划开展活动。
2.探索提升阶段。从2019年5月到2019年9月底,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大胆尝试,调整、充实、完善实施方案,提升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水平。
3.总结阶段。到2019年12月底,总结工作经验,推广普及典型做法,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肥东模式。
五、工作要求
1.建立组织体系。成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设在县委党校),负责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指导全县各所(站)开展工作,做好工作规划、教材编写、志愿者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县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乡镇(园区、县直相关责任单位)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支队长、相关分管领导为联络员,村(社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具体负责县级中心运营以及指导全县各所(站)业务开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负责指导全县各级队伍开展工作。
2、落实联席会议制度。为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联席会议制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组成员单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召集有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席会议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协调解决财政资金投入、多部门配合等问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落实到位。
3、规范运行机制。全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将中心(所、站)和志愿者队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志愿者培训、活动开展等方面,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制度、有队伍、有台账、有活动、有氛围”的标准,做到规定动作模块化、自选动作特色化。时间安排坚持机制化、常态化,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每月相对固定一天,至少每月一次;日常实践活动至少每周一次,通过进门入户、开展小型专项活动等,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与群众建立亲密信赖关系,培植情感基础,提升实践活动人气,增强实践中心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志愿者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12小时,志愿者所在单位要创造必要条件支持志愿者开展活动。
六、督查考核
县委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党建、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通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奖惩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制定考核办法,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工作机制。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不力,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予以严肃追责问责并进行组织处理。对工作有力度、有成效、有创新的县直部门单位、乡镇(园区)、村(社区)给予一定考核加分奖励和资金支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将在2019年12月底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文明实践所(站、点)和优秀志愿服务队伍、先进个人。
附:肥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建责任单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