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肥东六旬老夫妻欲捐遗体报恩情

发布时间:2019-03-27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985

春日的早晨,微风吹拂,阳光明媚,柳老和老伴有说有笑的在小区的马路上散着步,就在几天前,老俩口刚刚完成了一桩藏在心里多年的心愿: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书,从而在自己百年之后,把遗体捐献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

今年62岁的柳老和老伴家住肥东经济循环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与黄土地当了一辈子的交道。说到捐献遗体的想法,柳老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早在10多年前,家里唯一的孩子意外离世,受到打击的老俩口便相依为命地生活在自建的民房里,其间相关部门及时送上了慰问,并在每月定时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3年前在一次拆迁安置中老人更是搬进了位于店忠路的回迁安置房,自打住上楼房后,闲来无事的老人便经常看电视,尤其是看到一些捐献遗体的新闻后,柳老触动很大,这不两年前在和老伴商量后,两人便产生了在百年后无偿捐献遗体的想法。“因为孩子离开后,是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们老俩口过上了幸福生活,不但让我们住上了楼房,还每月给我们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所以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就想在去世后,把遗体捐献出去,给医学研究提供标本,把有用的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回报社会。”柳老告诉记者。

紧接着,老人便多次来到辖区的社居委表达了自己和老伴的这一想法,在进行了多方沟通核实后,3月22日上午,在经济循环园以及辖区社居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县红十字会以及安徽医科大学遗体接收站的工作人员带着有关证件来到了柳老的家中。

见到县红十字会和遗体接收站工作人员亲自上门,老俩口十分高兴,也很感谢工作人员能上门办理登记手续。在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遗传捐献的意义、用途以及程序。

随后,在经济循环园以及辖区社居委工作人员的现场见证下,柳老和老伴在安医大遗体接收站工作人员递来的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填写了自己的相关信息,并在表格的最下方郑重地签上了名。

而在接过工作人员现场颁发的遗体捐赠证书时,老俩口激动不已,“这下好了,心里的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虽已年过六旬,但柳老和老伴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平时除了在家看看电视外,老俩口最大的爱好就是出门散散步,“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无牵无挂,人嘛就应学会感恩,如今已到残烛之年,何不在在生命的最后为社会做点贡献。再说如果我身体的某个器官能够用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从另一个程度上来说,也是我生命之火的一种延续啊,是让生命留下最后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