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羸弱之躯挑起一座“爱之山”
——记古城镇敬老爱亲模范王红
【前言】在相关媒体上看到古城镇大袁村敬老爱亲模范王红的事迹报道时,颇感诧异、不解和疑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切角落均被利欲充斥、俘获的今天,居然在这个不起眼的村落里,在长幼叔伯妯娌的口中,还流传着女主人公舍弃青春年华,将自己全部的爱去温暖一个残疾人大家庭,并在以后的日子里与之血乳交融在一起的一件件感人、励志、浪漫的故事,这该是怎样一个境界,一份超然,一份执着。
走近王红
走进王红家里的时候,眼中的女主人显得身材瘦小,十分羸弱,她正在忙碌着全家人的午餐前,只见她小心翼翼地从一块冰冻着的肉块上切下一小块,回头微笑地看了一眼一旁正在默默“注视”自己的爱人,然后将切下来的肉块放到盘中,一切显得是如此熟练、自然、亲切。在接下来的攀谈中,随着王红时断时续的讲述,一个质朴、执着、倔强的王红走进你的视野:初中毕业的王红在家中可谓是“掌上明珠”,父母和长兄呵护,加上较为殷实的家庭,让王红有着许多人同龄人羡慕的生长环境。打工潮漫起的时光里,家住来安县的王红轻而易举在自家大英镇寻找到一份服装加工工作,闲暇之余,性情温和的王红总是爱助人为乐,不是帮这位大嫂看管孩子,就是将厂子周围的环境打理的井井有条,熟悉她的人,都喜欢和她唠家常。王红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听广播。王红告诉大家,还是在读书的时候,自己就喜欢上了听广播,凡是广播里播出的美好故事,自己百听不厌,还常常被里面所讲述的故事感动得流下泪来。尽管在以后的日子里,成立家庭的王红要忙碌一家人的生计,超乎常人的劳顿常常将王红累的筋疲力尽,但只要是能和爱人听上一段广播,听上一段爱人娓娓的的演唱,王红说,也就不觉得累了。
广播红娘
201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下班后的王红坐在床边休息,她习惯地打开广播,此时,省经济广播电台交友栏目正在播着一段交友心声:诉说心声的男主人公便是陆天阔,他将自己先天性眼部残疾(近似盲人)的不幸和心中寻梦的愿望一一传递到王红的耳膜里,一时间,情窦未开的王红被他真实的情感所打动,悄悄地记下了陆天阔的电话号码。接下来,王红鼓起勇气,第一次向一位陌生青年发出了爱的讯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电话交流,淳朴的王红被陆天阔的率真的情感牢牢吸引住,她不顾一切想亲眼看看陆天阔讲的是不是真的实情。是年冬天,一向做事果断的王红,瞒着家人来到陆天阔的家,一进家,王红顿时被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三间东倒西歪的瓦房,斜立在面前,房前屋后还有几根树干顶着墙体,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灰尘乱飞,根本看不清物体。而此时的陆天阔就坐在屋内的板凳上,双眼无神,一旁的婆婆刘茂美,拄着拐棍,仔细端详着王红,毫无底气地问陆天阔:“她真的是你在广播里认识的那位善良的姑娘,她愿意呆在我们家?”
想和你在一起
“看不见,摸不到,我的爱在天涯海角;想起你,我会微微笑,我知道,这个冬天不会有雪飘”。这是一首迄今为止从未听过的温婉旋律,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同属一人,他便是王红的爱人陆天阔。
陆天阔告诉大家,这是他第一眼“看到”王红时,心里的最真实的感觉。他把这首原创歌曲的名字叫做《想和你在一起》。的确,从此以后,在陆天阔的世界里,就不会有雪飘。
见面之后,王红没有退缩,她选定了这个让她心累、体累,但充满阳光的残疾人家庭,因为她知道,她的心已被“爱”俘获。
接下来,迎接王红的考验接踵而至,来自父母与兄长的极力反对是阻碍一对年亲人最大的难题。王红回家后,父母和兄长甚至将她锁在屋内,不让她接近陆天阔,还让亲戚们轮番做王红的思想工作。倔强的王红意识到,和亲人硬拗是不行的,她一面让陆天阔和他的亲属们前来向自己父母做承诺,一面坚持自己对爱的执着,非他不嫁,终于,王红克服了亲缘关,在第二年的五一期间,和自己心爱的人一同步入婚姻殿堂。爱,让两个人走到一起,但面对着窘困的家庭,王红还是遇到了成家之后种种难以预料、难以想象的难题,第一次跟着拖拉机下田,由于她的力气太小,亦或没掌握操作要领,发动机手把摇不响,即便是摇上二三下,也会被摇把击中手臂,急得她直抹眼泪;第一次帮着丈夫擦身子,不小心打翻一盆热水,望着丈夫木讷的神情,王红心如刀绞;第一次为全家人煮饭,结果半生不熟,让王红食不下咽;第一次生孩子,丈夫不在身边,王红只好忍痛为孩子清洗衣被。第一次的遭遇、第一次的无奈、第一次的疼痛,在王红的记忆中,简直是太多了。
难怪在陆天阔在唱给妻子的歌声里,处处写满了感恩的话语:“重要的是,我是否能给你一片天空,想和你在一起,从此不再寂寞,我的爱最完美,生命的色彩有你而存在”。是的,在陆天阔的世界里,王红,无疑成为他存贮生命的唯一寄托。
牵手
有这样一个词,常挂在陆天阔的耳边:那就是“拉”。2010年,王红夫妇坚守已久的爱情,终于有了回报,他们可爱的孩子陆蕴涵呱呱落地,小家伙自出生到现在,学会的第一词不是“妈妈、爸爸”,而是“拉”,因为灌输到幼儿灵魂深处的第一个词,便是母亲王红每天对陆天阔讲的一个词:“拉”。我拉你过去,我拉你吃饭,我拉你陪我。
古汉语中,“拉”这一词有帮助、牵引之意。在王红看来,拉着爱人的手并将爱人的手从自己手中已传递给孩子,是她最大的欣慰。
有这样一幅画,左边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右边的一位身体瘦弱的小女人,中间的是身材挺拔的年轻人,他们行走在家乡的小道上、行走在春、夏、秋、冬的每一个美好时光里。王红说,她要用一辈子的爱去温暖和开启陆天阔精神世界。王红知道陆天阔喜欢音乐,还常常自己编歌词,编曲,唱给自己听。尽管命运关闭了陆天阔视觉大门,但王红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让音乐之窗能为自己的爱人永久打开。在她的鼓励下,陆天阔作词、编曲加演唱的信心更足,陆天阔说,如果有一天能登上大的舞台,他一定要为自己的爱人王红,唱一曲自己作词作曲的《牵手》之歌。
爱如潮水
采访还在进行时,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一路小跑来到王红家,原来,她是想请王红去帮她抬回打水的机械设备的,望见来人,她止不住打开话匣子。一打听,原来是邻居徐云娣,她连珠炮似的讲了一连串王红的感人事迹,比如,替陆天阔的哥哥(也是一位盲人,如今和爱人一道在外地打工)照看孩子,把侄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把自己家的农田和哥嫂的田块放在一起,打场收割,不误农事。王红家隔壁住着好几个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在外面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平日里,但凡望见老人们从井里打水提不动水。王红就会主动上去,问寒问暖,帮忙担水,又帮洗衣。老人们感动的说:“你真是一个好丫头,这不仅是陆庆阔前世休来的好福气,也是我们龙山谭人的好福气呀!”。
在照料陆天阔生活起居的同时,王红将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从不嫌弃,老人眼睛有病,还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王红总是用笑脸来慰藉老人,带着老人四处问诊,从不让老人做任何事情。每天一大早,她烧好早饭,服侍和安顿好爱人和孩子之后,都坚持和公公一道下地干活。随着公公年龄的增大,王红俨然成为了农田里的“一把手”,各种农活和农机具的使用在她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王红利用自学,在亲戚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先后还办起了养兔、养鸽子等副业。王红说:“任何事情自己都想去尝试一下,毕竟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家遮风挡雨、改善面貌是自己心甘情愿做的选择,此生无悔,非要说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离开王红时,她顺便从自家树上摘了几颗桃子,递给大家品尝,望着形似“心”形的鲜桃,顿然觉得那就是一颗颗象征着王红那善良、温婉,如潮水般盛满着爱的水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