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古城这方热土,为民生暖心

发布时间:2015-09-08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119
   引子:“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一首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歌曲,道出了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在今天,意义更加深远。民生工程是党心民心紧紧相连的纽带,正是有了这片热土上“秤杆”的公平、公正、公心,才使得群众话民生有了说不完的凡人故事,这里记录了发生在这片热土上几段淳朴乡音,诠释幸福,民生永恒。
  轮椅上的幸福往事
  流行语往往是对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一说“你幸福吗?”,一说“时间都去哪了?”这两句很生活的问话,对于肥东县古城镇松王村村民陈立美来说,真是五味陈杂。他时常扪心自问,自己幸福吗,望着轮椅上脸色红润的媳妇,陈立美说自己很幸福,可一转脸,面对墙壁斑驳的日历,陈立美知道,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贫瘠的江淮分水岭记录着这位铁打汉子为爱妻付出的点点滴滴,那包含着心酸且又幸福的往事在陈立美口中道出的,却是对民生工程深深的感激之情:“多亏了政府实施的大病救助这项民生工程呀,要不然,我的家就彻底完了”,陈立美打开话匣子:“自从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妻子的医疗费终于有了着落,每次就诊都能解决了一大半,此外,镇残联还多次帮助自己,将他家庭列为重点残疾人帮扶对象,利用残疾民生资金给与特别照顾,救急难真是解救了我们全家”。陈立美回顾妻子从发病到瘫痪在床成为植物人,再到慢慢苏醒,以至于现在能在他人帮助下,坐一次轮椅。一幕幕经历真像是发生在昨天。“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陈立美由衷感慨。
  小牛,我的好伙伴
  在该镇鸡鸣村李辉家中,自从领到由政府发放的助残小牛之后,平常总是闷闷不乐的李辉,这次总算舒展开紧锁的眉头。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的他,已经习惯大人们对他的关照,渐渐地,李辉长大了,他想为家里做点事,在得知他的愿望下,县镇两级残联免费为他送去一头小牛,让他饲养。就在李辉从车上牵下小牛那个当口,他禁不住背过头去,偷偷地乐了,他知道,这下子自己可是有“业务”做了,他用木纳且清楚地声音告诉母亲:“我一定把它养好”。
  从此,心爱的小牛成为李辉最好的伙伴,每一天早晨,一人、一牛、一根绳索将助残民生掩映的无比温馨、美好。
  老张手中的存折
  该镇东庄村村民张光明这些天有点神经,逢人便会唠叨,自己母亲看病的报销费用下来了,而且手续简便,平常在家门口就能将出院后的继续治疗程序全部完成。“可省了我很多时间”,张广明如释重负地将手中的存折报销的钱款拿给众人看。了解整个事情的人们知道,自从张广明的母亲得病后,全家上下为照顾母亲可花费了不少精力,不仅在财力上让一家人感到吃紧,而且在反复检查的过程中,一家人也感到力不从心。“毕竟当时正值农忙季节,庄稼播种不等人呀”,张广明深有感触地说。住院完成手术后,他的母亲就回到村里,在后续的治疗中,村卫生室成为了家门口的“120”,输液、打针、吃药等一些平常的治疗,村卫生室一站搞定。“这样的医疗卫生民生工程伴随农户家庭的健康成长,怎能让人不打心眼里感激呢,我要为党和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点个‘赞’”,时尚的话语从张光明的嘴中脱口而出
  鱼儿在跳跃
  在江淮分水岭布满“珍珠般”的塘坝库区区域里,岗李村作为古城镇26个村(社区)中的一员,并不显眼,但有一位擅长水产养殖的农户张玉山却是名声在外。站在张玉山承包的3口用于水产养殖的塘坝前,不是可以看到银色的鱼儿在滑动的身影。此时,他会向你如数家珍般地讲述自己从事水产养殖的经验,从他的口中,你可以感受到全镇实施的塘坝清淤民生工程带来的质的飞跃。张玉山说,以前搞水产养殖,自己只能一点一点的对塘坝进行投入,近几年来,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塘坝清淤改造为自己水产养殖开了绿灯,大规模的投入,尤其是病险水库的加固工程,让水产养殖面积大大提高,水深了、面积广了,为立体式水产养殖带来了机遇。在他的3口塘坝中,既有靑草鲢鯒的分类养殖,又有鱼虾甲鱼等特种水产的立体养殖。张玉山说:“自从改善了水环境,自己的养殖规模有新的提高”,下一步,他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养殖专业户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社,把水产养殖推向规模化、精品化。
  又见山里红
  在古城镇郭阳村新建成的农民乐园广场四周,住着郭伟一家和他二嫂、三婶、大姨等几家住户,这些天,他的家门口广场边异常热闹。一些广场舞爱好者每天晚上都会聚集在广场上跳舞、娱乐。文化民生已经融入到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下面是几位舞者的对话。
  二嫂:你们快来呀,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呀,县里面将组织一场广场舞大赛,我刚才在镇上报材料时,听镇文化站里面的人讲,今年,我们镇也将组队参加比赛,你看,我们是不是也去凑这个热闹呀。
  三婶:对呀,对呀,我参加广场舞也有几个月了,能去县里露一手,也好在我家那口子面前显摆、显摆。
  大姨:可我们现在跳的舞都是模仿电脑、手机上的,要是真的参加比赛,我看还需要请一个专家来帮咱们好好编一下。
  二嫂:大姨讲得对,是要好好策划策划,还要请镇上文化站为我们参谋、参谋。
  三婶:说做就做,我们有连续两年参加镇上组织的“全民文化月”的经验,群众对我们的演出还是肯定的,我觉得有信心。
  大姨: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请谁来帮我们编舞。
  二嫂:对了,东广场边上住的郭伟一家,他以前不是在地方上小剧团搞文艺的吗,让他帮助咱们编舞应该没问题。
  大姨:那就这么办,二嫂去镇上文化站请教,他婶和我去请郭伟,咱们分头行动。
  二嫂:这一次我们一定要为古城镇争光,为我们姐妹们争气,大家来看,郭伟原来的艺名就叫“三里红”,我看这次参赛的曲目名称就报《又见山里红》咋样。同意的请举手,一时间,二嫂、三婶、大姨等人都举起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它不在温室里,它在敬老院的房间中,它在老人们的饭菜里,它在特护房的呵护下,它在每一位老人的心坎中”,当你咋一听到这首经过改编的歌曲时,你一定会被这位改编者朴实的话语所感动,可当你走进干净整洁、带有徽派特色的这个“大院落”,亲身感受院落里温馨的环境,你就会对歌词改编真实内容感到由衷的敬佩。
  歌词的改编者叫王信德,古城镇敬老院一位盲人艺人,擅长二胡和演唱,入敬老院以前在社会上过着漂泊的生活,窘迫的生活让年仅42岁的他早已白发满头。王信德说,自从进入镇敬老院,不仅生活无忧无虑,而且自己的艺术道路还有了新的提升,前不久,他还代表该镇参加了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举办的美好乡村演出比赛,自己还得了三等奖,“这在以往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王信德满含深情地说,现在自己住在敬老院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冷热水用起来很方便,每月还定期为他进行身体检查。王信德补充说:“自己现在很注重保养,因为食堂的伙食太好了,自己怕营养过剩”。
  听着王信德越发动听的二胡乐曲,看着老人们一个个在美好环境下颐养天年,一首歌词瞬间记入脑海;党和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不就是“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