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响导乡:建设美丽乡村 涵养文明新风
初秋时节,蔚蓝色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是蒋祠中心村那如画的风景。村道干净整洁,通向远方;池水清清,杨柳依依,一群水鸭子在优哉游哉地凫水;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悠闲地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在新修广场上嬉戏玩耍,妇女们则在音乐声中跳着广场舞……好一幅和谐的生活画卷!
蒋祠社区位于肥东县响导乡东北部,是该乡努力打造高颜值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响导乡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不搞大拆大建、尊重村民意愿、因地因时制宜”为原则,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蓝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乡村真正成为承载乡愁的美丽家园。
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美丽蝶变
乡村要美,环境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蒋祠社区秉承“明确目标、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的工作思路,以“五清三建一绿化”为基本目标,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对辖区内河塘、沟渠、畜禽粪堆、杂树杂草、乱堆乱放等进行集中清理;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因地制宜设立垃圾分类兑换超市,鼓励、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总量;推行农村卫生保洁市场化,由第三方保洁公司负责村庄垃圾清扫及清运工作;就地取材利用废弃石磨、石磙等装扮美丽乡村……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新建1所公厕,户户改厕到位;建设2座小型污水处理厂,疏通雨水管网2公里;精心打造两口景观塘,修建人行步道;村庄内栽植桂花、法梧等绿化树木2000多株,红叶石楠球、紫薇等绿化苗木1000平方米;安装100余盏路灯,点亮百姓生活。
围绕基础设施提升,刷新村容村貌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进行基础设施提升从而实现村庄整体面貌的飞跃。蒋祠社区按照“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对原有民居进行立面改造,同时利用部分墙面绘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为主要内容的墙体彩绘,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蒋祠社区主干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变得坑洼不平,道路扬尘问题严重,村民出行难且不安全。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蒋祠社区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投资360余万元,对6.7公里的村主干道铺设柏油。如今,宽阔、平坦、柔软的柏油路变成了群众走向幸福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同时对村两委办公室进行扩建提升;为满足群众休闲需求,充分利用办公室前的荒地新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同时围绕三颗古树、三口古井,精心打造了一座农民游园。
锚定乡村产业振兴,迈向小康生活
产业兴则民富。响导乡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来抓。以蒋祠社区为例,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一些土地闲置荒芜。2017年,村两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有效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建设扶贫产业基地,目前规模已达870亩,总投资117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华之坚农业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产业园+贫困户”的模式生产经营。今年产业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品种,选取价格高、收益好、需求大的“正鸿九号辣椒”,采用订单模式统一销售到重庆、山东等地。每亩预计产出4千斤,每斤约6元,年产值约1600万元。蒋祠扶贫产业园每年吸纳务工总人数260人左右,其中贫困户17人,每年发放工人工资400余万,部分贫困户、农户还会获得土地流转金和收益分红,同时还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46万元。充分利用社区办公室周边闲置的空地,建设配套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的“阳光收入”。
美丽乡村不仅外在要美,更加需要涵养文明乡风。为此,响导乡通过持续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开展评选表彰“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等活动,并在各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导、鼓励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响导乡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徐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