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桥头集镇:房前屋后遍地鲜花 小乡村大变样
“以前我们村民组人居环境不好,环境脏乱,我们家大门对面就是一个死水塘……现在,通过环境治理,乱扔乱倒垃圾现象没有了,村庄干干净净,居住好舒服。”75岁的老党员罗法江看着黄张村的新面貌开心地说道。
黄张村,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的一个小村庄。今年,社区投入大量资金,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作为一项首要工程来抓,在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几个月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脏乱落后的小村庄摇身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传说故事,彰显文化底蕴
黄张村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皇朱元璋为保皇位永世相传不失,便派宰相刘伯温寻找天下龙脉以斩除。在合巢地界发现一座方山和一处龙泉井,认为此处有龙显灵,便派天将将龙脉斩断,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双山”。另有张氏一族从繁昌北上,过江后沿途寻找落户地址,见此处水土肥沃,在此处停下,与当地黄姓人家共同居住。后来张氏逐渐人丁兴旺,势力渐强,便与黄氏重新划分居住地和山林田地,人口较少的黄姓便迁到了小山的南侧。所以,现在的黄张村其实只有张姓一族。
现如今,黄张村有三个村民组,分别为黄前村民组、黄中村民组和黄后村民组。其中黄前和黄中村民组相互连接,他们与黄后村民组中间隔着一片农田。据族谱记载,黄张村始祖于清初自江西迁移到此,始祖直系后代居住于黄后村民组,旁支居住于黄前、黄后村民组。
鲜花满布,打造文艺山村
按照规划,黄张村的整体改造是将村庄打造成一个文艺山村,使之成为肥东县山水景观大道桥头集南部乡村的一个环境提升示范点,是乡村自然与历史文化的微缩展厅。此次环境提升工程主要集中于黄后村民组级周边部分田野、池塘等区域。村口则设有一堵风景墙和一座黄张村村标雕塑。景墙为双山造型,中嵌汉代龙造型,南侧是高耸的村标,与景墙合一暗喻刘伯温斩龙的故事。高耸的村标上挂着风铃,在风中发出清脆的音乐回荡在这个小村庄的里里外外。
俯视村庄,整个村子以水塘为中心呈九龙攒珠形分布,有几条小道与池塘链接,居民的用水会通过不同的水系通道流入中心池塘。整个村子被分为了以池塘凉亭为中心的入口景观环、以居民建筑为主的建筑景观环和以农田为主的自然景观环。沿着路口进去,便是一条近百米长的通幽小径。村庄里的居民住户多分布在小径的两旁。家家户户门前都栽种了不同颜色品种的鲜花。村民杜爱珍说:“现今我们村子里每家房前屋后都有菜园,还栽了很多树苗花卉,我们生活在花丛中,推开门就能闻到微微的清香,日子过得真幸福。”
全民参与,建设一丝不苟
通幽小径的终点便是花海和池塘。花海呈放射状分布,各个方向都有条小路,方便赏花的游客和周边的老百姓进出观赏。花海的中心地段有着“双山下小小村”的宣传语,简单直接的六个字直接凸显了黄张村的特色。
围绕着水塘的是各种花草树木,大多是玉兰和海棠。村民付正芳说:“以前这块池塘里的水就很清,可以在里面洗洗衣服淘淘米。”在池塘的中间矗立着一座凉亭。池塘是整个村子的中心,而凉亭则是池塘的中心。这个亭子的建造也十分考究,“凉亭第一次施工到60%左右的时候因为一个地方的尺寸不对所以全部拆除重新做,后来在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对接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一位村干部表示。
“现在家门口的大塘水清,家家户户都改厕,水泥路户户通,还有了专职保洁员,比起以前,现在的居住环境真的好太多了!我们现在的农村也不比城市差!”村民组长骆其胜激动地说道。从几年前的乱堆乱搭随处可见,牛粪污水屯集,到现在的垃圾分类,室内现代化,室外满鲜花,黄张村初步完成了一次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汪慧英 赵杰 张宇泽)
上一篇:八斗镇: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下一篇:店埠镇花园社区:把快乐“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