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陈集镇:绘就天蓝、树绿、人美新画卷
肥东县陈集镇位于肥东县东北部,为省级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和扶贫乡镇之一。由于地处定远、滁州、肥东三县交界处,昔日的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被当地人称为“北大荒”。经过多年发展,陈集镇如今变成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宽敞整洁的街道、发达的交通路网、栋栋洋楼别墅、留守儿童之家、“生态重镇”的特色展现出来,绘就一幅“天蓝、树绿、人美”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以前,村庄都是土路。看到的都是高低不平的坑洼路,外出要从坑两边的土路走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该镇稻香民族社区陈先生回忆村庄旧貌时说,“现在好了,坑洼填平后建成村民游园,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路两旁种植着花木。环境变美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打心眼里高兴。”近年来,该镇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精心谋划实施,着力改善环境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20年,陈集镇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计划15公里,已完成项目申报、设计、评审招投标等工作,施工方预计月底进场。实施县级占补平衡即残次林复垦项目,项目规模300亩,拟新增耕地216亩。做好第三次土地调查,完成3000个疑似图斑现场踏勘及校正上传工作。投入资金430余万元对年初摸排上报的37.14公里沟渠、88口当家塘坝进行疏浚清理和提升改造,确保所有塘坝实现最大限度蓄水,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社区文化广场上,三五成群的群众在健身;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矗立着一栋栋二层小楼,墙上的精彩绘画,诉说着美丽乡村的新面貌。目前,陈集镇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稻香民族社区的美丽乡村住房让群众赞不绝口。稻香民族社区位于陈集镇东南部,东与古城镇接壤,交通便利。俯瞰稻香民族社区施岗新农村,一幅生态宜居图扑面而来。据悉,陈集镇施岗新农村于2018年10月竣工,建房总户数128套,容纳总人口500多人。村东边有稻香水库,西边与陈杨路交界,驷马山三支渠穿村而过,森林覆盖率95%,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村庄。稻香民族社区的施岗新农村被誉为“新农村示范点”。
社会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为落实文化惠民政策,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陈集镇圆满完成“情暖敬老院”演出12场、“送戏进万村”演出9场。努力保障社会救助、救济,农村低保、五保供养金优待金足额发放,全年为780户1316名农村低保户人员发放低保金预计600万元。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截至目前,该镇养老保险缴费人数96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6.7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80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3.31%,办理慢性病卡314份,报销金额达15万元。今年,陈集镇还完成了“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工作站”建设,解决了三十多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温饱问题,实现个人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该镇坚持多措并举,坚决“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人手中”。完成水稻种植46530亩,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累计防治面积63959.8亩,发放小麦赤霉病补助资金64万元。完成社区合并调整工作,所有社区均按照上级要求完成换牌换章。通过并村,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服务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有序推进2020年省级美丽乡村大魏中心村建设。围绕“一片蓝天”,常态化开展全年全域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建设“一湖碧水”,推动落实河长制,制定并落实全镇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方案;打造“一方净土”,继续实施“林长制”。
近年来,陈集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战和脱贫攻坚战。对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方交融,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杨青 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