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十三五”以来,肥东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县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肥东县累计投资近10亿元,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04个。其中,省级43个,市级61个。2020年度在建省级中心村13个、市级11个。全县已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28个。其中省级78个,市级50个。完成16个乡镇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建设任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8个,荣获“安徽省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30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整治结束,打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级示范点6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率达95%以上。累计投资2.6亿元,在88个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9个,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实施农村卫生改厕达7.8万户,预计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95.8%。建立健全农村改厕“一站两体系”,移交管护农村卫生厕所5.87万个,公厕162个,建成粪污收储处置站点41处,资源化利用示范点5个。基本实现“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资源化处置有出处”。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创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县457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实现乡镇标准化收储中心、村(社区)临时收储点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42%。建成白龙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探索完善环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运行机制。持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0万亩,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以上。健全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农作物苗情监测点60个,农药使用量较“十二五”末下降15%。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确权农村集体土地171.6万亩,登记颁证22.06万本。完成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任务。全县335个村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量化资产总额41587.4万元,成员界定93.4万人,股金分红334.9万元。持续推进“三变”改革。296个村(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三变”改革。其中,56个村(社区)以集体资源入股、102个村(社区)以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17个村(社区)以财政资金入股、14个村(社区)以扶贫到户资金入股、3村(社区)成立农民土地合作社、76个村(社区)以多元复合资源资产入股。印发《肥东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指南》,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规范村务运行、培育乡风文明、调解农村矛盾、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壮大村集体经济
成立发展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办公室。清理在用资产资源租赁合同468份、清理出租期过长或租金过低的不合理合同59份、处理挤占强占集体资产资源8例;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租赁闲置小学25所,交易额180万元。预计通过资产清理盘活,每年可为集体增收近500万元;15个乡镇(园区)入股东投公司7347.5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40余万元。预计全县226个村(社区),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60个,占比26.5%,无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高德升 王凤莲)
下一篇:温玉萍:她用柔弱肩膀撑起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