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创建

肥东县长临河镇:三方成“合力” 小村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1-06-17 08:50:4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3827

肥东县长临河镇白马社区的山口凌自然村,地处巢湖之滨,四面环山,风景秀丽。这个村列入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后,经政府、村民、企业三方联手打造,如今面貌焕然一新。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山口凌村,村后青山如碧、白云悠悠,绿树掩映中的农舍层叠有致,广场和小巷处处干净整洁,废弃砖瓦和坛罐构筑的景观墙野趣横生。


“村民以凌姓为主。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有十余户凌姓人家,因战乱由徽州迁徙至此,繁衍生息至今。村中唯一山路是祖辈在村西头山坡开凿而成,形成道口,故名山口凌。”随行的长临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山村现有175户560人,其主导产业一直是传统的种植业,近两年才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

2019年3月,山口凌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建设总投资约2150万元,其中政府投入60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约50万元,企业投资1500多万元。”镇美丽办主任介绍,政府负责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善,先抓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包括危房及无功能建筑的拆除、垃圾处理、卫生改厕,随后,进行道路修建、沟塘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同时,抓村庄入口景观提升、公共空间整治、室外体育文化场所建设、绿化及亮化工程。


村民是美丽乡村的受益者,也是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护主体。建设刚启动,山口凌村就成立了由德高望重、处事公平的老村干、老党员等人组成的“美丽乡村理事会”,专门负责协调解决每家每户的利益诉求,引导大家增强主人公意识,合力建设美好家园。


“在村庄规划上,理事会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供给规划专家们参考;工程施工中,及时将村民合情合理的利益诉求,反馈给村委会和工程施工单位。”理事会会长介绍,“在景观绿化方面,我们建议以本土树种为主,庭院绿化要兼顾美观与实用,可采用小果园、小菜园、小茶园、小花园等形式打造,这些建议都被村里采纳了。”

“理事会成员还分头到各户,动员大家清理房前屋后堆积的杂物,拆除无功能房屋27处。同时,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进度、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牛和军告诉记者,在美丽乡村理事会的号召和带动下,山口凌村全体村民大力支持乡村道路、塘口、广场等建设,积极配合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一直在外创业的村民凌波看到村庄搞美丽乡村建设,专程回来修缮了自家的老房子,还投入资金5000多元将房前屋后的“小环境”改造一番。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记者走进村东头的“乡建学堂”,顿觉眼前一亮,夯土墙、青石等元素,给人古朴悠远之感。室内布局清新素雅,通过紧凑的空间设计,集休闲、购物、展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再往里走,一边是敞亮的村史馆,一边是两座按原样恢复的校舍。这座江淮民居风格建筑,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负责山口凌村项目运营的合肥东麓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和废弃校舍,致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由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公司按9:1比例投资,市级投资2970万元,县级投资330万元。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公司共同设立合肥东麓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村史馆、老学校、乡村图书馆、土特产展厅等公共设施,还有精品餐饮与民宿小院改造、核心区景观绿化等。”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山口凌项目启动区已于2020年底建成完工,建设内容包括乡村mall、溪畔草堂、凌家客栈,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目前民宿区正在积极开展房屋租赁工作。


“已改造利用的闲置农房,均与村民签订了租用15年的协议,每平方米年租金为96元。”姚多磊告诉记者,在东麓公司务工的10多名“管家”均是山口凌村的村民,每人月工资约3000元。

村民凌兆汉将父亲的闲置农房租给了东麓公司,她本人在公司务工。凌兆汉高兴地对记者说:“村庄变漂亮了,老房子有了租金收入,家门口有工作干,这日子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过啊。”


“山口凌抓住环巢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机遇,正在融入环巢湖民宿集聚区建设,将与四顶山居、畈塘拾吾舍等特色民宿,串点成线,打造一道亮丽的乡村产业振兴新风景。”长临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全镇规划形成约20家乡村民宿旅游景点,新增500个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梦想。(王赴朝  顾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