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康复救助让折翼天使振翅飞翔
“康康,这图片上面的长头发的人是谁呀?用一句话怎么表示呢?”妈-妈,这是我的妈妈……夏日的午后,在肥东县笑童颜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对一语言康复训练课上,面对康复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助听器的康康(化名)思索了一会,口齿清晰地给出了答案。
看着从无声的世界里慢慢走出来的孩子,一旁的爸爸夏郑威感慨不已,“多亏了县残联实施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为孩子修复了一双飞翔的翅膀。”
男童刚出生便被困“无声的世界”
今年5岁的康康命运多舛,2016年3月,刚刚出生的他患有先天性小眼球、头部脑膜蓬珠包块,来到上海做手术的时候又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耳聋,被困在了“无声的世界”里。后来的日子里,家人带着孩子跑了多个医院,都是一样的结果。“由于孩子有其他残疾,做不了耳蜗,医生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然后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夏郑威说道。
佩戴了助听器后,考虑到当时孩子只有六个月大,年龄太小,夏郑威便把孩子放在家里面,自己抽空教教他说话,但收效甚微。2018年的一天,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告知夏郑威国家专门针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了民生工程贫困残疾人康复项目,他家孩子的这种情况属于救助对象,可以提出申请,做免费康复训练。
喜出望外的夏郑威带着所有的材料来到县残联申报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并带着孩子来到到瑶海区的笑童颜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了一年的康复训练,
2019年随着笑童颜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分校——肥东县笑童颜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成立,夏郑威便直接回到家门口带着孩子接受日常的康复训练。“孩子每年的康复费用由肥东县残联支付,我们一分钱不用拿。此外,残联还为孩子办理了残疾证并申请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年补助5000元,不仅减轻了我们的生活压力,也让我们在精神上找到了支柱。”
康复救助让“折翼天使”振翅飞翔
经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孩子从无声的世界里慢慢走出来,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生活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各种声音都有了反应并且能主动开口说话询问信息了,一家人的脸上又见到了久违的笑容。“在这个过程中,有过艰难,有过希望,最令我们感动的是肥东县笑童颜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所有康复老师,康复老师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做出了系统的教学计划,开始一对一的康复训练。细心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这五个领域的康复训练。这期间,康复老师也会及时与我们进行沟通,并做好家庭康复指导。”
虽然康康如今已经上幼儿园了,但考虑到他的发音还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再加上因为戴着助听器,有一些音还是听得不够清楚,所以夏郑威选择周一到周五下午来到笑童颜残疾人康复中心继续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如今的夏郑威带着孩子每天往返于家、幼儿园、康复中心,累并快乐着,“我知道孩子康复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但是有这一群爱心人士在一旁殷切关爱,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5年来1100多名残疾儿童获康复救助
据了解,肥东县笑童颜残疾人康复中心(原肥东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县级公建民营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2018年12月由合肥瑶海区笑童颜康复中心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为肥东县籍的残疾儿童做好科学、专业、细致、周到的康复服务工作,过去两年共接收肥东民生工程项目内残疾儿童150多人,目前有100多名区内外残疾儿童长期在此坚持训练。“康复训练主要针对智力、听力、孤独症残疾儿童,为他们提供功能训练、运动、认知、沟通及适应性康复训练。”康复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0—6岁是儿童康复的黄金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功能,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精神负担,更能正常上学、就业,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如果说,命运为折翼的天使们关上了一扇门,那么康复救助就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帮助他们实现了生命的重建,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和一个家庭的未来。”
近年来,肥东县残联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抓手,实施民生工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逐年加大资金投入。5年来累计为110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救助,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为残疾儿童进入普幼、普小学习、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同时极大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有助于倡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为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