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王庆松:七旬老党员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21-07-22 08:54:16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745

年轻时,他当过厂工,参加过演出,做过文化站站长;退休后,他依然坚持爱好,积极投身党组织工作;他党龄50年,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

他叫王庆松,来自肥东县桥头集镇,今年74岁。

白天生产晚上唱戏


“我是1971年6月24日入的党,当时在厂里上班……”说起自己的党龄,王庆松记得很清楚。当时王庆松是复兴红砂厂里的工人,1970年进的厂,白天生产,晚上表演样板戏。

1972年,王庆松因表现优异,被调入复兴公社,一干就是十几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庆松来到撮镇区文化站担任站长。那时候,每个村里都搭有土台,王庆松和队友们会经常来到村里进行表演。除了样板戏片段,演出队还会表演唱歌、跳舞以及相声等节目。当然,节目在博得观众开心的同时,也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主旋律。


那时候演出没有报酬,条件也很艰苦,可即使如此,身为站长的王庆松,也跟着大伙一起演出。他说:“那时候有自己的创作班子,大家在一起思考创作,节目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我们打心底感到特别满足。”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在农村,仍然会有各种文艺演出。谈到现在演出跟以前演出的区别,王庆松颇有感触。当然,从过去到现在,王庆松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现在演出的设备先进,演出水平高,节目服装设计更好看,节目内容丰富,专业水平也更高了。不过,要说观众看戏的热情,那还是以前高啊!现在看戏的大部分是老人,以前可不这样,只要村里有演出,从老人到青壮年再到孩子,会把戏台围个里三层外三层。”王庆松感慨。

发挥余热服务乡里


2007年,王庆松退休。退休后的他一边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和从前一样,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热心帮助邻里乡亲。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和同伴一起演奏乐器,像二胡、口琴、萨克斯、电子琴,王庆松样样精通。

在去年疫情期间,王庆松更是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响应党组织号召,带头做疫情志愿服务,参与村里的防疫工作:在村口,给过往的行人测体温,值守卡口,在村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哪怕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日子,他也没有一丝畏惧。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可王庆松依旧坚持学习,阅读书籍,每天的《新闻联播》也是必看。


家中的墙上挂着许多黑白老照片,有演出队的照片,也有生产生活的照片,每张照片都“写满了”故事。“这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三个县的演出队去安徽大剧院进行演出;这张是在肥东县城参加演出的;这张是我年轻时候学习时,别人趁我不注意拍的……”每指到一张照片,王庆松都如数家珍,能说出来当时发生的故事。显然,时间带走了王庆松的青春,却带不走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朝入党,一生为党。前两天,王庆松刚刚荣获了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心情甚是激动。的确,这是对他五十年党龄的最好肯定。五十年来,他一直用无悔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勤恳恳为党工作,践行着入党的铮铮誓言。(张思雨  赵杰  张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