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飞:投资千万“真诚”回报家乡
“美不美,自然是家乡水;亲不亲,还得是故乡人。”家乡,是每一个热爱家乡的人心中永远唱不完的歌。
李忠飞来自肥东县牌坊乡。原本在外打拼的他,10年前选择回乡发展。如今,他把合作社经营得红红火火,不仅把本地的蔬菜品牌推向国内各大城市,还带动家乡父老乡亲一起致富。用他自己的话说:“人不一定要挣多少钱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回乡发展,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真诚”回报家乡
天气炎热,可在牌坊乡民新社区的“真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只见大棚里的一盆盆小苗长势喜人。
合作社的主人叫李忠飞,今年42岁,是牌坊乡本地人。曾经,李忠飞一直在外打拼,多年下来积累了一定的本钱。2011年,他毅然投资千万元回乡发展,建立合作社,搞起蔬菜种植。
众所周知,搞农业不仅要受得了苦,还要耐得住寂寞。对于李忠飞来说,从进入蔬菜种植这一行,十年来,他从一无所知到样样精通,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四处求教、刻苦钻研、反复实验……如今,他算是苦尽甘来。
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干专业的事。长期以来,为了合作社能够积极向上发展,李忠飞在山东、浙江等地,引进先进的专业人才担任技术员。
自打成立合作社始,李忠飞心里始终想着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立足于本地资源,合作社里的工人大多来自当地老百姓。李忠飞说:“一年365天,差不多有350天都需要工人,工人的年龄大多在六十岁以上。”
据透露,在合作社的固定工人有30人左右,忙碌的时候,工人数量100多人。平均工资在每个月2400元。一年下来,每人有近30000元的收入。显然,这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不仅仅带动了当地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真正帮助了家乡的建设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
振兴“杭椒”品牌
在发展的同时,李忠飞也致力于让合作社更加现代化。在大棚内,记者看到一台现代化的育苗机。“这个全自动育苗机器,一般需要6个人同时作业。他们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15个人半个月的手工育苗工作量。”李忠飞介绍。
在合作社内,现代化的机器不仅仅体现在“育”这一方面,杭椒“育、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都在逐渐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从而使合作社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合作社建设在牌坊乡民新民族社区。如今,合作社占地400多亩,建设连栋温控大棚5.7万多平方米,钢架大棚180多亩……这里不光种植杭椒,同时也包含其他品种的水果和蔬菜,如甜瓜、哈密瓜、西葫芦、火龙果、葡萄等。
2013年,合作社被评为合肥市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同年被安徽省民委评为省“示范社”。年产各类蔬菜1600多吨,育杭椒苗2000多万株,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仅2020年上半年,合作社就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现代化的玻璃温控大棚1万多平方米。
一直以来,牌坊乡都被外界称为“杭椒小镇”。这里面,李忠飞和他的合作社自然为牌坊乡的杭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合作社也将杭椒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大力培育杭椒,响应当地“打响民族牌,做好椒文化”的发展思路。李忠飞表示,会进一步完善路、渠等基础设施,努力把合作社建成合肥市最大的杭椒产业化育苗基地,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为家乡的建设竭尽所能。(朱文静 赵杰 张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