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沿山看生态 岭上来观光
今年以来,肥东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集中打造一个或几个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做到打造一块、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着力形成“环湖、沿山、岭上、多极”的农业发展布局。其中,“环湖、沿山”即在长临河、桥头集、包公、马湖、古城等环湖、沿山区域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岭上”即在八斗、响导、杨店、陈集等江淮分水岭岭脊地区因地制宜提升林果产业。“多极”即沿合白路、店白路、合蚌路、长古路一线重点打造以蔬果产业为主导的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石塘、梁园、张集等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产业。通过这一布局,高标准实施农业产业“五个一批”工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整合优化一批产业集群
肥东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粮油产业质效提升、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种养殖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整合,整合优化一批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以培育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为重点,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扶持壮大新禾粮油、天美坚果、乐锦记食品等龙头企业,打响肥东大米、张集贡鹅、石塘驴巴、竹塘挂面等特色品牌,建设20个产供销一体化基地,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
着力打造一批区域品牌
深化“三品一标”建设。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国内国际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认定步伐,力争“三品一标”农产品年均增长6%以上,积极申报竹塘挂面、牌坊杭椒、包公无丝藕、公和堂狮子头等一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县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擦亮肥东旅游名片。充分发挥省郊县优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研十大要素,深度开发休闲观光、生态采摘、网红餐馆、精品土菜、包公家宴、帐篷营地、田园民宿、山林餐饮等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红石咀婚纱摄影基地、蓝山湾亲子旅游区、爱情隧道主题公园、包公生态文化园、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红色教育基地等,创造性开展农村闲置房屋的开发利用。
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优化“存量”项目。加快实施撮镇镇四季樱源、马湖乡小陶、牌坊乡许井社区、三河社区、青龙甸、长临河镇赵家巷片区和四顶社区小欧村民宿改造7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温氏楼层式养殖项目、爱情隧道提升项目。做强“增量”项目。围绕粮油种植,在中北部加快推进“印象梁园”农业产业园、袁小庄田园综合体建设;在江淮分水岭岭脊地区,加强塘西村薄壳山核桃高效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依托新禾米业在包公、长临河等地建设绿色有机稻米产业示范园,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就地商品化,实现“产加销”一体,联农带农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招商引入一批农业企业
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和要素集聚,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结合产业规划布局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招大商、招好商,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甲级队”。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资金整合、精准投入,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梯队、用地保障政策、多元化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深挖资源禀赋。立足农村六次产业融合和新型业态培育,深度挖掘农业农村休闲、观光、养生和生态等综合功能,在美丽乡村中心村、特色保护村落等“点上”开花;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连点成线,全面打造廉政、红色、侨乡、分水岭四大乡村振兴精品文化线路,实现“线上”结果,推动“生态文创到肥东”乡村旅游品牌在“面上”出彩。(王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