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小巨人”获评“安徽好人”
他,因患上先天性侏儒症,即使而立之年,身高也不足1.1米;他,面对多舛命运,自强不息,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一个种养殖基地,并组建一家残疾人艺术团,被身边人称为“小巨人”。他就是肥东启梦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肥东启梦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薛旷。近日,经公众推荐和专家评议,薛旷获评8月份“安徽好人”。
命运多舛,音乐为他打开一扇窗
1991年,薛旷出生在店埠镇镇西社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两三岁时,父母明显感觉他比同龄孩子长得矮,于是带着他辗转于全国各大医院,求医问药。最终被确诊为侏儒症。这个残酷的事实预示着:小薛旷的身高最多只能长到1米左右。
上了小学,薛旷是班上最矮的。走在路上,总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虽身有残疾,但父母并未因此放松他的学习,给他报各种培训班。“8岁那年,我听到远处飘来一阵葫芦丝的乐声,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薛旷说,他自此迷上了音乐。母亲把他领进一所音乐培训学校,葫芦丝、巴乌、长笛、陶笛……面对这些传统乐器,薛旷凭着热爱和勤奋,不到两年就熟练掌握。
就在小薛旷尽情徜徉在音乐世界里时,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2007年,薛旷的父亲突发严重脑溢血,后来引发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去世。家中为了给父亲治病,借了近60万元的债务。
面对家庭变故、生计压力,初中毕业的薛旷无奈地放弃了学业。辍学以后,薛旷背起行囊,外出漂泊打拼,拜师学艺,获得了一些难得的实战机会和登台经验,演奏的技巧在磨砺中,也渐趋娴熟,但是收入微薄。
心怀感恩,跨界创业不忘助残致富
想到家里欠下的60万元债务,薛旷决定回家乡创业。得知县残联有扶持残疾人创业项目,他就向亲友借了100多万元,在县残联的帮助下,流转20多亩土地,搞起了花木种植和家禽养殖,并于2010年成为肥东县首家残疾人自主创业基地。不料,第一年养殖场遭遇禽流感,800多只鸡苗所剩无几,亏损50多万元。
薛旷没有怨天尤人。他去县畜牧水产局向老教授请教防治家禽瘟疫的办法。第二年养3000多只鸡,1000多只鹅,年底全部售空。不仅补了上一年的亏损,还有20多万元的利润。2013年,在薛旷的精心打理下,他的种养基地势头良好,之前欠下的债务也还了大半。他开始主动到周边社区招收残疾人员,到基地干些轻活。
2014年,在朋友的公司学习数控机床技术后,薛旷又成立了肥东启梦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为叉车生产配套零件。如今,他的车间厂房有1000多平米,各种机床20多台套。在他的企业、苗圃和艺术团里,总共安置了47名残疾人就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我知道身为残疾人的难。如果没有一个正当稳定的收入和工作的话,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所以,就想着,既然公司也开起来了,企业办起来了,就想尽我所能,帮助几个是几个,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回报一下社会。因为自己起来了,不能忘了社会,也要给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薛旷说。
身残志坚,逐梦路上绽放青春芳华
创业这些年,爱好音乐的薛旷经常代表肥东县残疾人到全国各地参赛,获得过许多奖项和荣誉。演出期间,他发现:很多有才艺的残疾人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缺少一个将众人聚在一起的平台。薛旷便萌生了创建肥东县启梦残疾人艺术团的想法。“一来,可以让残疾人有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其次,可以让这些残疾人演职人员有一份稳定收入,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养活自己。”薛旷说。
2015年,他成立了“肥东县启梦残疾人艺术团”,还配套开设了残疾人音乐辅导中心,免费为残疾人讲授音乐课程,提供交流场所。
艺术团成立之初,团员们对于排练、演出并不是很积极。同是残疾人的薛旷知道,这是他们心里自卑,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为了让这些演员变得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薛旷就尽量多带他们出去演出。在得到观众的认可后,他们也渐渐变得自信起来。
据介绍,现在团里面演职人员是45人,其中大部分是合肥周边的残疾人。为了方便大家,薛旷将舞蹈训练室放在合肥市中绿广场附近。“一般每年3月至9月进行演出,10月开始排练明年巡演的节目。今年因为疫情,所以暂时不演出。”
经过多年打拼,薛旷实现了音乐梦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让他感到最幸福的,却是收获了一份相濡以沫的爱情。如今,他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生活简单而幸福。
“很高兴,也很激动。”对于此次获评安徽好人,薛旷坦承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动力,“未来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上的残疾人提供帮助。”(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