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娇:一片丹心育桃李 三尺讲台绽芳华
又是一年教师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行动托举起了无数希望,为无数青年搭建了梦想的桥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生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而在肥东石塘学校就有这样的一名教师,她叫许娇,从教12年来,她扎根在乡村校园,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去,用真情和爱心浇灌出桃李满园……
传授学业的“经师”
36岁的许娇是肥东店埠镇人,2009年从大学师范专业毕业,她来到肥东的一所乡村中学——高亮学区中心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语文教师,三年后,调至石塘学校任教。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许娇深知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于是在日常教学中,她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选择合适阅读的名著放置在班级的图书柜,并且在每天下午一点到上课前设置阅读时间,陪伴学生一起阅读这些名著。
为了加强学生们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能力, 她每周五都会抽出一堂语文课作为“汇报展示课”,课上,学生们轮流上台发言,说说看完这些名著后的心得和体会。其间许娇也会加入其中,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正是在许娇的辛勤耕耘下,她所教授的班级每一学期的平均分在全校都遥遥领先。2018年6月,在安徽省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许娇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们的通过率达到了100%。
受人欢迎的“人师”
在做好“言传”知识的“经师”的同时,许娇注意在教学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注意“身教”的特殊效应,引导他们做一个思想健全、心态端正、堂堂正正的人。
考虑到农村学校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为了疏通他们青春期的叛逆和冲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许娇通过采取了写周记的形式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未成想 刚开始时,响应者寥寥无几,“青春期的孩子已经逐渐有了隐私的意识,不愿什么都写在纸上,更何况还要给别人看。”
为了打消孩子们的顾虑,许娇自己也加入了写周记的队伍当中,并且将所写的周记发放到班级中让同学们传看。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周记中吐露心声,讲述自己的烦恼、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通过周记,许娇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在恰当的时间用最贴心的方式送去自己的关怀,并认真给予每一篇周记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烦恼。
同时,她还在班级中开展了帮扶小组,让班级中性格活泼的学生去与那些害羞内向的学生交朋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太明白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有多么重要。班级作为一个小集体,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温暖。在许娇的不断努力下,那些害羞不自信的孩子脸上也挂上了明亮的笑容,同学之间相处得越来越融洽,许娇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
12年的默默坚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家住店埠镇,但从教以来,许娇12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扎根在乡村校园,没有一次因为个人原因而落下学生的一堂课。
2017年的冬天,家里年幼的孩子在一天夜里突发高烧,呕吐不止,连夜送到医院去输液。婆婆因为年纪大了,不好熬夜照顾孩子,她独自抱着孩子输液到凌晨三点。当孩子病情稳定下来后,她回到家中,来不及休息,简单梳洗一番后,又从一个抱着孩子熬夜到天明的坚强母亲,变成了那个以最饱满的姿态面对学生们的勤奋教师。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但是学生们的时间是耽误不得的。我不仅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更要对班上的孩子们负责。”许娇说道。
对教学艺术的执著追求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许娇深知,语文涉及了各个领域的文化,而要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语文课堂,那就要不断地学习,畅游书海,丰富精神生命。于是 她潜心钻研,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研究活动,每个寒暑假的各种教育研究活动上,总有她聚精会神的身影。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事先都会查阅各种参考书籍、教案,将上课前准备的资料内容铺满整张桌子。她一直坚信,自己准备得越多,学生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少。在教学上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她也会谦逊地向老教师取经;而当与学生交流不顺利时,她也会乐于听取年轻老师的经验。
凭借着一直以来对课堂教学的深沉热爱、对教学艺术的执著追求,许娇收获了累累硕果: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肥东县优秀教师”、“肥东县优秀共青团干部”,教学评比中多次获奖。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培养更多的人才。”采访结束之际,许娇表示道。(昂卫明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