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十三五”期间,肥东县坚持把改厕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当头炮,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已完成农村厕所改造7.9万户,全县常住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今年8月,排查出2013年以来的存量户厕80349户,排查出问题厕所1539户,占比1.9%。从臭气熏天的旱厕,到整洁干净的“卫生间”,肥东县坚持因地制宜,改厕工程化、管护智能化、粪污资源化,“三化”推进厕所革命。
坚持改厕工程化确保建一户、成一户、满意一户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把改与不改的“决定权”、改厕模式的“选择权”、施工验收的“参与权”交给农户。不搞命令式、一刀切。全面加强改厕工程过程监管,统一改厕质量标准、统一采购化粪池、统一乡镇改厕施工、统一改厕竣工验收。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社区的主体作用,在“一线”出“经验”。如石塘等乡镇采取“县级招产品,乡镇定标准,社区抓监管,村民自己建,建好给奖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和满意度。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1.9亿元。
坚持管护智能化为改厕插上“数字化”翅膀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管并重。肥东县在全市“一站两体系”的基础上,创新厕所管护“123”肥东模式。
“一站”是管护服务站。全县18个乡镇按照“六有”(有服务场所、有机构标牌、有工作制度、有管护台账、有服务电话、有人员分工)标准都建立了管护服务站,204个农村社区均建立了管护服务分站。以社区为单元对每户厕所进行“五级编码”,量身制定厕所“身份证”,建立档案。
确保“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粪污掏了有去处”。智能化管护平台。以“五级编码”智能档案系统;县级、乡镇管控终端;以及车载GPS、无线摄像机和液位传感器等硬件为核心,让全县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情况实时呈现、一目了然;作业现场实时监控,确保规范操作;全县改厕电子档案“一键查询”。“五位一体”运维管理平台。以乡镇为单元建立农村厕所管护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由第三方为主体开展“宣传、巡查、维修、清掏、应急”五个方面的工作。卫生厕所建管用诉求平台。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向社会公布管护服务联系方式,及时受理和解决农户诉求,回应群众关切。
坚持粪污资源化让厕所粪污变废为宝
粪污处理不好就是污染物,处理好了就成了宝贝。如何变废为宝,肥东县下了大功夫。
肥东县积极鼓励农户把处理好的粪污用于自家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目前肥东已建成的卫生厕所约90%的粪污,由农户就地就近就农使用,用以种植蔬菜、苗木。此外还有部分户厕的粪污需要集中清掏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县已有16个乡镇与农业企业合作,建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肥东县厕所粪污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一举多得,与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业企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财政奖补,在农业生产基地建大型贮粪池,再发酵熟化,企业通过“水肥一体化”利用到农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顾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