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让一座城市蝶变花开
前言:
10月中旬,肥东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培训班一期二期先后在山东省济南市拉开课程帷幕。来自全县20个乡镇(园区)及县直单位创城一线共计140余名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济南这座全国文明城市进行现场参观、学习、探讨和思考……
正文:
“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老舍笔下的《济南的秋天》让人心生向往,是诗境的,而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笔者来到济南,亲身感受了秋日中的济南,以“经纬”命名的方正街道、疏落齐整的沿街建筑、带着淳朴“儿话音”的市民、郁郁葱葱的山涧茂林……让人被一种勃发向上、秩序井然和底蕴浓厚人文氛围包裹。济南因泉水而名扬天下,泉城因文明而蝶变新生。近年来,济南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三年蝉联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年度测评第一名,走出了一条勇攀高峰的新时代文明创建之路。
一、“方寸间”里的大智慧
10月19日下午,家住济南市乐山小区的王女士正在小区的智能便民服务站"方寸间"自助设备前,用办证设备拍照办理身份证。
小区开设的这个50余平方的“方寸间”智安社区综合服务站,提供24小时无人服务。服务站内设智慧警务自助服务区,配置警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公安业务查询机等,涵盖治安、出入境、交管业务的办理,另外,笔者在"方寸间"还看到了针对酒驾毒驾的VR体验机、远程医疗设备,儿童阅读区以及可以代替民警巡逻的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这个乐山小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是1986年济南第一个旧城改造的开放式居民小区,有居民楼51栋,现有居民3040户。随着时间推移,小区设施老化,脏乱差现象严重,从2015年开始,乐山小区社区以人民为中心,瞄准社区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拆违拆临、杆线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对乐山小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完成了由“脏、乱、差”到“美、净、齐”的转变。家住小区南区九号楼,正在广场上和街坊聊天的刘大爷说:“我是小区的老居民,现在孙子都有了。我亲眼见证了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不仅环境美了,也安全多了,还有了智能机器人。生活在这样的小区,老百姓能不开心嘛!”
据小区工作人员介绍,乐山小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为抓手,对乐山小区展开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按照“拆、绿、疏、清”的思路,拆除小区内各类违建近300处,取缔了存在30余年的占道马路市场和餐饮摊点群3处,46家占道商贩被彻底取缔,拆违面积达1.3万平方米,用拆出来的空间精心打造中心广场1个,休闲小广场5个,增设小花坛微景观33处,不但有效改善辖区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好去处。社区每天上午开放“百姓小剧场”,组织开展了“庭台躬耕影、院伴读书声”耕读文化系列活动,“地球日集能量护地球”“粽(纵)香(享)邻里、菜(才)聚八方”美食分享会等活动,让居民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而这些,都是乐山小区围绕绿色社区创建开展的系列工作中的一部分,小区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目前,济南市共计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城市社区有246个,占全市城市社区总数的30%,已有137个社区达到创建标准,109个社区正在创建中。
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监控中心,笔者了解到目前,社区内共安装视频监控129个、安装高空“鹰眼”视频探头2个,且全部接入“市中云眼”监控系统。居民楼内各单元门安装了门禁及防尾随监控探头、高空抛物监控等,实现了视频监控的全覆盖。根据实际情况,乐山小区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一名网格长、两名专职网格员、两名兼职网格员,每天在辖区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摸排等工作。
目前,济南市市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32个,其中已联网的达标型智慧安防小区155个;共接入小区视频监控1750路,车辆抓拍相机255路,采集人车房动态信息、静态信息等数据近2亿条。通过对小区“封闭式管理”,小区人员、车辆动态变化信息,实有居民信息采集由被动变主动,压降“盗窃案件”为主的民生小案;对出租房屋进行标签化管理,做到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小区社会治安隐患研判分析,实现小区管理精细化、治理精准化。
笔者思考:
近年来,肥东县抢抓项目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住建部门稳步推进停车场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推进小街巷改造,高标准实施景观绿化,完善城区公厕覆盖。专项开展清理主次干道“蜘蛛网”,重点对各类强弱电杆线混乱无序的现象进行整改。对城区路灯、灯饰进行全面检修,消除照明死角,确保亮灯率达99%。公安部门坚持常态化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优化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积极对接道路设施主管责任单位,补齐安全短板,整改问题漏洞。9月以来,通过实地排查发现问题19个,其中有12个问题已整改,有7个问题已移交主管部门进行整改。
此外,县直部门联点帮扶社区活动频次加大、实效明显增强。县创城办对建成区主次干道、主要交通路口、城市商贸综合体和综合写字楼周边、农贸市场周边、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等文明创建六大实地考察测评点位进行网格化分解,把任务分解到各联点共建单位,制定形成定人定岗定责一览表,进一步明确点位、人员、职责。
下一步,肥东县将切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行动。高标准完成全县181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在老旧小区、“三无小区”,推行居委会、业委会和单位党组织共同参加的多方议事机制;引进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确保每个小区都有人管、管得好。实施背街小巷提质提品行动。以精细化整治提升为方向,大力实施街巷片区改造;大力实施景观绿化、文化融合等工程;根据背街小巷各自特点,增设文化墙、铺设人行青砖、实施道路“白加黑”等项目。
二、“商务部样板项目”农贸市场长啥样
“自从有了这个地方,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了,新鲜生蔬、理发、修鞋、改衣、找家政......凡是跟日常生活相关的,在这里都能找到。”在济南市中区七里山街道振大郎茂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里,社区居民周老先生对社区内这座近年引进的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郎茂山附近居民区众多,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一公里范围内有6-10万人口,3公里范围有近20万人口,但周边由于拆违拆临,一些违章的农贸集散地被取消,市民买菜及相关生活需求成了问题。郎茂山服务中心启用后,大大方便了市民日常所需。而由于规范化运作,如今已经是商务部“农商互联”“智慧社区”的样板了。
笔者实地观察到,这里不仅是一个社区的商业中心,还是一个生活中心、服务中心、健康中心、文化中心和心灵中心,整个项目涵盖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买菜买肉、鞋袜文具日用小百货、快餐小吃等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到家政服务、厨卫清洗、洗衣理发、修鞋、修脚按摩、缝纫裁剪、药店诊所、快递云柜、家电修理等日常小服务,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首创“共享厨房”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餐饮服务。居民可以从市场上买来肉菜,在这里亲自掌勺炒菜。“共享厨房”还配备鲁菜、川菜、粤菜、西北菜、融合菜等菜系的专业厨师,给予消费者现场指导。
据七里山街道办负责人介绍,济南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拆违拆临攻坚战中,为方便居民生活,七里山街道将存在30余年的七里山中路马路市场取缔,之后引导社会资金建成振大郎茂山国家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该商业中心运营面积1万平方米,经营范围分为“便利购物”、“贴心服务”、“品质生活”三大版块,涵盖60余类服务项目,形成15分钟社区商圈,为周边数十万居民提供了便民服务。2018年,该项目被授牌为“国家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示范点”。
步行十五分钟之内,就能解决基本的生活所需,这是济南“15分钟生活圈”的设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郎茂山菜市场周边已经具备形成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条件。
笔者思考:
15分钟生活圈作为一个最小的生活单元,可以满足市民吃、住、行等生活基本需求。同时,打造15分钟生活圈,也可以实现以人的尺度、人的需要为标准的精细化管理。笔者认为,15分钟生活圈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主要是通过引导布局便民肉菜店、早餐店、小型购物场所、大型购物超市等,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今年,肥东县农贸市场文明创建再提速。9月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抽调4人对恒阳万邻中心、福临农贸市场、生活家广场3家必查农贸市场进行驻点监管,工作时间不间断巡查,督促农贸市场对标达标;出台《农贸市场考核办法》,除每月组织5家单位组成农贸市场考核组定期检查测评外,不定期对重点农贸市场开展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近期已对重点农贸市场整改5次,整改内容10多条;牵头印发《肥东县农贸市场文明创建工作方案》等四个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创建目标。餐饮、“五小”、商业零售等行业文明创建常态化。依托城区3个市场监管所人员力量,结合日常市场监管,对餐饮、“五小”、药店、宾馆、商业零售、校园周边等开展常态化文明创建工作。仅中秋国庆期间,出动检查执法668人次,检查经营户691户次,检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155个次。
接下来,肥东县将持续实施菜市场集中提升行动。重点加强对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加大市场的管理力度,推进新建菜市场的建设任务,加快推进菜市场“私转公”,全力打造周边群众的“15分钟生活圈”,更好的服务群众日常生活。将进一步压实县直单位和属地责任,网格责任人员下沉到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地,当好各自片区“网格长”;成立社区联合党委,加大社区力量配备,构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
三、“一座宽厚里,半个济南城”,阑珊灯火里的不老历史记忆
在晚清著名小说《老残游记》中,刘鹗为人们生动描绘了一幅老济南城的市井风情画卷: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到了小布政司街,觅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升店……济南市宽厚里作为山东省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通过改善街区环境、举办系列品牌营销及宣传活动,成为全国知名“网红”街区。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古老的一面,每一条街道都有独有的文化魅力。从成都宽窄巷子到北京的南锣鼓巷,从上海的城隍庙到南京的夫子庙等等,古老的街区独有的不老文化,历史底蕴化成魅力,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过客。济南四百多年历史的宽厚老街,在经历征迁重建之后,唤醒了老济南的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眷恋,成为每一个济南人心中重要的记忆风貌,这不失对传统街区改造的一个先进典范。
宽厚里的建筑以住宅为主,风格主要以清代明初糅合西方文化的老式建筑,也拥有“济南民居博物馆”之称。复古的商业街,青灰色的街巷、淡墨色的屋瓦、清雅的茶馆、热闹的酒家,让来者仿佛走进了到老济南的市井风情画中。据悉,“宽厚里”得名寓意更多地是对邻里之间彼此宽厚相待,彼此相持共同发展的意味。目前,宽厚里商业街区以美食传统文化、旅游集聚、现代商业为主,在历史街区、传统文化氛围之外,添加了符合当代人生活、社交、休闲需求的书店、清吧、茶室等业态,丰富了济南本地人与外地游客的城市文化生活体验。融入时代元素的这个24小时全天候的特色商业街区,随时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人们手机的大众点评软件上也是评分高居地方前列、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俨然已成为了济南的“后海”。
笔者思考: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历史沉淀在灯火阑珊的繁华里,肥东县店埠镇的老街、众兴乡的“三月三庙会”、长临河镇的古街、撮镇的“撮街”都充满了肥东人对于家乡的城市记忆。济南市将具有400年历史的宽厚所街进行征迁升级改造后,变身成为“宽厚里”,以崭新的面貌开街,对我们的文明城市打造、传统文化传承和古街改造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肥东县的制定《肥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肥东县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显示,肥东县将围绕长临河、古城等文化山水旅游大道沿线乡镇规划商业区块;积极推进包公文化园、浮槎山景区、瑶岗生态文化园等文旅项目,推动四顶山居、观稼园等精品民宿集群错位发展,打造肥东版的“莫干山”。
今年以来,肥东县挖掘乡村文化、民俗和产业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重点打造民族特色小镇、石塘农创小镇等特色小镇。办好包公故里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扩大肥东文旅活动品牌影响力,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城市文明宣传方面,以“我为肥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言献策”为主题,肥东县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激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市民朋友为文明创建工作集思广益,进一步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参与面,汇聚各方智慧,听取各界建议。开设文明创建曝光台,在县电视台开设“文明365”专栏并持续更新;开展肥东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中宣传月活动,做好倡议书“三进”、开设“文明论坛”专栏、“代表委员话创城”专栏、小记者看文明、文明驾驶车贴认领、每日推送创建短信、发布文明肥东十八条、本土网红为创城代言、文明创建专项征文、创编创城文艺作品等多项工作,共同为肥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通过新媒体平台举办文明创建有奖问答、开设文明创建有奖举报、引来市民广泛参与。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文明城市创建是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笔者此次学习感受到,济南市突出全员导向抓创建,统筹谋划“一盘棋”布局、责任落实“一竿子”到底、全民参与“一张网”覆盖,全市上下汇聚强大合力,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强。突出问题导向抓创建,强力治乱、治脏、治堵,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突出生态导向抓创建,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千园之城雏形初现、千眼甘泉竞相喷涌,环境质量取得根本好转,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突出民生导向抓创建,群众生活更殷实、社会事业更普惠、生命财产更安全,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文明创建,让一座城市凤凰涅槃、蝶变花开。下一步,肥东县以济南文明创建工作为导,通过精细治理带来城市蝶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持续解决城市顽疾、补齐治理短板,以精准有效的举措赢得大家对创城工作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全民共建共治汇聚合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工作格局,绘就全民共治共享“同心圆”,增强城市治理“向心力。肥东县坚持把常态长效作为创建之重,倾力打造有韧劲的文明城市,推动创建工作始终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轨道运行,认真把握文明城市创建过程的演进规律,从“整治”到“机制”再到“长治”,真正做到从“对标”到“创建”到“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永无止境。肥东县将锚定“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接续兑现一张张“幸福清单”,奋力书写新时代文明创建的“肥东答卷”。 (顾雯鑫)
上一篇:文明创建 让一座城市蝶变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