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文明创建给我们的启示
有幸参加了10月18 日至10月23日在济南举办的安徽合肥肥东县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培训班(第二期),此次“赋能充电”让我这个外地住建人见证了济南文明创建的历程。于济南而言,文明的不断进阶是一个“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奋斗过程,更是一个“滚石上山、众志成城”的攻坚过程。近年来,济南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140万名泉城志愿者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先后有800个部门单位、2600名党员干部、2900名热心市民走上创城领奖台,1000万泉城市民倾力参与、倾情奉献。实践证明,济南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三连冠”,源于全域创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凝聚着全社会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磅礴伟力。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对完善城市功能品质的期盼更加迫切,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意愿更加强烈。典范创建,正是顺应文明城市创建新形势、开启精神文明建设新征程的迫切需要,关系济南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更加需要全民担当共建共享。由于本次培训的内容,没有涉及住建系统的专题课程,作为一名住建人,我唯能在课后从各位授课老师的口中以及现场的观摩中,以一个住建人的视角去看济南的文明创建。

近年来,济南市把文明城市创建全面融入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全过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市形象得到不断改善,也推动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全面提升,在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显著领先的情况下,创造了一条可以复制、可以借鉴、可以推广的有效经验。济南在近三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荣获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一名,打造了一个文明城市创建的“济南模式”。深度融入全市城市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区功能完善,着力扮靓城市空间,持续注入文化内涵,“品质提升”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推门见绿、移步入园”正成为更多济南市民的新生活。
通过了解,济南市园林部门一是抓好重要节点绿化提升。结合建党100周年,通过立体规划、绿化、美化设计,布置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立体花坛,横向跨度8米,双面嵌花,主要采用大花海棠、三角梅、苏铁、一品红等花卉绿植,打造精致、有层次的绿化,展现出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打造高品质道路景观。以打造“观赏绿化美景”为目标,将经十西路(齐州路至腊山河西路)绿化带节点原有的红叶石楠去除,换植时令花卉,设置4组花镜,将景松、景石及芹叶玫瑰、绣球、姬小菊、羽扇豆、玛格丽特等花卉按照差异化、特色化进行组合,形成结构层次分明、植物配置合理、色彩丰富的道路景观。一条条鲜花装扮而成的美景街道,织就着济南美丽时尚梦想,受到市民广泛好评。扮靓西客站落客平台。引进欧洲特色的复色月季品种“二乔”“果汁阳台”和正宗国旗红品种“中国红”,在西客站落客平台布置2800组月季花箱,既展现几何质感,又体现喜庆端庄,为济南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更使乘坐高铁来济的旅客眼前一亮。推动“京沪会客厅”周边景观氛围改善。在齐鲁大道与烟台路节点营造“苍松迎客”景观效果,主要选用迎客松、景观石、小兔子狼尾巴、火焰南天竹等造型彰显济南待客礼仪。在“京沪会客厅”门口栽植景观松2株,使用景观卧石,白色栎石,采用日本枯山水的打造手法,喜迎四方宾客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绿地精细化养护。加强日常养护。加强对新植苗木和花卉的养护管理,重点做好新植苗木的浇水、降温增湿、疏枝修剪、扶正加固等工作,提高苗木成活率;对地栽花卉、立体造型花卉,加强浇水、杂草处理、苗木修剪及苗木更换工作,提升开花效果,延长观赏期;对部分分车带绿篱边角容易被破坏的位置加强管理措施和补植力度,补植选取规格相似或者略大的苗木、栽植到边到沿,确保绿地完整。加强苗木病虫害防治。根据天气情况,结合植保信息,重点加强蚜虫、悬铃木方翅网蝽、美国白蛾、蛀干害虫、白粉病等病虫害的观察和防治工作。结合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及时修剪苗木,彻底清理干枯枝、死树桩、萌蘖枝,并规范性修剪有安全隐患的苗木。加大卫生清理力度。保证绿地干净、整洁。及时维护或更换破损护栏、树穴盖板、座椅等绿化设施,确保其运行良好。对绿地内停放车辆、堆置杂物等“八乱”现象坚决制止,加强巡查,合理劝导,及时清理。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浇足浇透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入春以来投入养护人员2.5万人次,清理枯枝枯树780吨,新补植苗木5.3万株,洒水除尘5000余车次,浇灌用水7.4万吨,降尘面积130.8万平方米,施肥面积86.5万平方米。全力打造“阳春三月,花艳春浓”的城市环境,增添了辖区绿化新姿彩。三是积极建设“百园之城”。以“绿城、花城、泉城”三城共建为工作目标,选定凯旋广场南侧、保利小区、八里桥小区等7处小区新建游园,拟制了老旧小区绿化提升方案,选定舜承苑、振兴小区、裕园小区等3个老旧小区进行绿化提升。R2线站前绿化工程回填种植土5.1万立方米;栽植乔木1001株;栽植灌木243株;栽植草皮地被绿篱1150㎡;竹类1310株;组摆景观石5组,已完成工程量占形象总进度的45%。通过综合打造,建成的游园已成为市民生活的幸福园地,体现出小工程、大民生的为民宗旨,用葱郁的大树、平展的绿地、繁盛的鲜花,搭建起市民共享绿色福祉的广阔舞台,努力推动“生态兴”,为推动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为济南城市生活常态贡献园林绿量,助力济南创建尽享山水相望、近悦远来的生态之城。
建筑工地篇
济南市提出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统一进行文明施工管理,主管部门每月至少巡查检查一次辖区内施工工地,确保全覆盖检查,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其中,市住建局负责全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牵头工作,组织开展市级督导抽查、月度工作通报、年终考核评价。具体负责房屋建筑、燃气、热力工程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迁施工的文明施工管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破损山体整治工程、集体土地拆迁施工及储备地块、已供待建地块、闲置地块的文明施工管理。市城管局负责历史积存渣土清理整治、建筑垃圾消纳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道路(含城市桥梁、隧道、人行天桥、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等交通设施)工程、公路(包括国、省道)工程和地方铁路建设的文明施工管理。市城乡水务局负责河道整治、水务水利工程的文明施工管理。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负责园林绿化工程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除燃气、供热、水务水利外,其他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设施,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编制职责和《济南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行文明施工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市有关部门将行业内建设工程监管任务进行分工,按照工地清单逐一落实具体监管人,发现问题追究监管人监管责任。在工程项目自查自纠基础上,对工地文明施工开展实地检查,确保市级及以上级别投资建设项目每月至少督查一遍。包括施工工地出入口、施工围挡、施工图牌、场地道路硬化、车辆冲洗、外立面形象、湿法作业、裸土绿化或覆盖、物料堆存、垃圾处置、保洁除尘、竣工后场地清理等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本行业工地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标准,并在各工地予以张贴公示。
(一)建筑工地环境监管。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制定规范性管理文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做好建筑工地环境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在建工地出入口设置扬尘公示牌,应注明:项目简介、施工平面图、项目参建单位、负责人、扬尘管控措施、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宣传栏等。二是工地内环境卫生整洁、设施齐全完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临时道路设置科学合理,施工区、材料加工及存放区应与办公区、生活区划分清晰。三是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采用硬质围挡。市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5m,一般路段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m。四是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特别是出入口应进行硬化处理。所有工地必须实行封闭管理,进出口处必须设立“遵德守礼”提示牌,环境干净整洁。所有施工车辆、私家车辆必须在施工场地规定区域内有序停放,严禁在施工现场进出口或沿围墙外侧随意停放;鼓励配备保洁员负责车辆、进出道路的冲洗、清扫和保洁工作。裸露场地和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出入口处应设置规范的车辆冲洗设施,并对驶出车辆进行清洗。五是土方和建筑垃圾必须采用封闭式清运。建筑物内垃圾应采用容器或搭设专用封闭式垃圾道的方式清运,严禁凌空抛掷。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日产日清。六是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应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七是工地食堂应符合相关标准,“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完好,毒饵站设置规范。工地办公室、食堂、宿舍、厕所等临时设施,要做到布局合理、搭建整齐,厕所为水冲式,食堂做到环境整洁,卫生设施齐备,炊事人员持健康合格证上岗;宿舍要做到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生活区和工作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箱、桶),无污水,无卫生死角、无小广告,生活垃圾必须及时清运。
(二)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广告宣传。要抓好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广告规范布设、后期管护,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党风廉政建设”“中国梦”“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关爱未成年人”等内容选题,集中设计制作刊播源于基层实践、贴近生活、新颖美观、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展示面积不少于建筑工地围挡墙体面积的50%。同时,公益广告要统一规划设计,内容、色调与周围的城市景观风貌相融合;要有与城市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相契合的自创公益广告作品。
小区治理篇
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济南攀登全国“文明城市高地”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文明高峰”的号角。济南市住建局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用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为建设升级版“文明济南”这一民生民心工程筑基打桩、添砖加瓦。强化“泉城红色物业”建设,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筑牢民生“里子”。坚持“党建引领、行业主管、基层主抓、共建共治”四个关键,扎实开展提升各级党组织领导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合力、提升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效能、提升物业服务精细化水平、提升物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等“十个提升”行动,通过联席会议、协商共治、物业服务吹哨报到、红色物业管家等机制的建立健全,物业领域“大排查、解难题、暖万家”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头雁引领”“种子培育”“工匠培养”等计划的加速实施,全面提升“泉城红色物业”建设水平,力争到2022年,区(县)居民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成立业委会的比例达到60%以上,区(县)物业企业和业委会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0%、70%。
(一)创城宣传。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大创城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利用小区内部网络、宣传栏、悬挂条幅、制作温馨提示牌、印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文明创建”工作,提高业主知晓率,使广大业主自觉投入到创城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关心创城、个个支持创城、齐心合力创城的良好局面。
(二)环境卫生整治。主管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上位政策和实施方案,指导和引导属地政府和社区加强物业小区管理,确保物业小区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环境整洁。一是垃圾收集容器等环卫设施设置规范,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密闭化,路面、绿地、院落等外部环境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违章建筑,无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现象。二是道路硬化平坦,整洁卫生,无明显坑洼积水,无违章搭建,无乱堆乱停。绿化植物定期养护,无明显病虫害,无缺株死株,无种植农作物、违章搭建等毁坏、侵占绿化用地现象。楼道整洁,无乱堆杂物,门窗无破损。三是公共设施规范设置,布局合理,整洁完好。座椅(具)、书报亭、邮箱、报栏、电线杆、变电箱等设施无乱贴、乱画、乱涂现象。各类架设管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不得乱拉乱设,私拉乱接。四是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照明灯完好。五是居住区内不得利用居住建筑从事经营加工活动,严禁饲养各类家禽家畜。
(三)物业小区专项提升行动。主管部门要开展物业公司服务培训,属地政府和社区定人定责,对全市小区进行网格化监督管理。一是在小区门房设雷锋志愿岗和便民箱。要求物业从业人员统一着装,佩带明显标识,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规范服务,遵守职业道德,诚信守法。二是在庭院、楼道等显著公共位置,以公示板、公示栏等形式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人员姓名、24小时报修服务电话。要有服务人员值守,及时接听报修电话,做到投诉记录详实,处理迅速,回访及时。三是督促各物业小区对乱堆乱放、小广告、毁绿种菜等现象进行整治,合理划置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及时修缮破损灯具、玻璃、防盗门,抓好重点点位消防通道清理整治。四是建立物业管理与综合执法工作衔接机制,依法查处住宅小区内违规排污、乱搭乱建、毁绿种菜、违规装修、侵占公共空间等违法违规行为及物业服务企业违规经营行为。
(四)行业行风管理。真正发挥行业党委和行业协会的职能,开展行风纠风建设,对不能履责的物业企业采取合同问责制,将管理问题转化成合同履约问题,终止合同,清退出小区。推进精品街区、社区建设,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配套和城市有机更新,扮靓城市“面子”。
市政设施篇
“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科学算法量化城市体检指标,有效查找和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短板弱项,提升城市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济南市住建局已搭建起城市体检工作组织架构和体检指标体系,系统梳理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下一步还将继续丰富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由去年的50项增加为65项,扩大城市体检样本范围,由36个增加为59个,加强对城市建设的底线管控,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调最终成果的实施应用,突出与城市更新工作的紧密联系,建立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巩固提升的联动工作机制,打造没有“城市病”的城市,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攻坚工作,对标对表,优化巡管,查缺补漏,全力提质改造市政基础设施,为冲刺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市政设施巡查指导,让工作进展快起来。对照创建目标,定责任、分区域全天候对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已针对新车站、梅花村、新市场及银海花园旁等创建实地点位整改区域进行了测量及统计工作,并加快推进实施。
二是强化市政道路提质改造,让道路通行畅起来。聚焦短板,抓住重点,先后对丹霞大道、建设路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旧破损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对树池花基、残缺沟盖板、雨水筛及破旧人行道等进行排查修复。上半年共清理雨水井约970座、沉砂池286个、维修城区范围内混凝土路面约5000㎡,确保实现城区范围内主次干道路面平整、无坑洼,城区道路通行质量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
三是加强市政代建工程管理,让市民出行顺起来。结合日常巡查和对道路排查摸底情况,持续做好市政道路工程等工程后续管理;加快推进滨江路电信大楼北至松香厂市政道路工程、社区改造建设试点项目、丹霞新城啸仙路(第一期)道路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进程;加快落实三板桥至大岭红绿灯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等民生工程。大大提高了市民出行安全度,顺畅度。
四是提升路灯精细化养护,让城市道路亮起来。在全覆盖排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立即抢修维护,近期通过与老城社区沟通,拟对装灯率小于95%的背街小巷加装简易路灯。包括东风街、东风横街、和平街和河边街等区域合计24盏。同时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照明设施进行24小时巡查,确保城区照明设施装灯率、亮灯率达100%达标,让城市真正亮起来。
五是加强主要街道的房屋外立面改造及防水改造,消除安全隐患,让市容靓起来。落实管理责任制,提高工作标准,大力整治建设路、新城路、新城横路等主要街道建筑立面陈旧破损、影响市容面貌等突出问题,全力提升城区形象,实现高质量发展。据悉,共计修复外立面房屋约20余栋,目前正在有序进行中。六是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及亮化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创建要求。 (肖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