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以“童眼”聚焦城市文明引导社会新风
10月29日,肥东县“小记者看文明”第二次主题实践活动开启。参加本次活动的10名《安徽青年报》肥东县小记者分别来自店埠学区中心学校、梁园学区中心学校、撮镇中学、包公学校、龙塘学校。城区文明程度怎么样?来自乡镇的孩子们兴趣盎然。在站长、辅导老师的陪同下,大家迫不及待来了一次实地探访。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菜市场是咱们老百姓必到的场所。那么,这里的文明程度怎么样呢?当天上午9点,小记者们带着问题走进位于桥头集路与古河路交叉口的生活家生鲜集市。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创建文明城市,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提升全县文明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塑造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集市入口处,广播里正循环播放《共创文明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致全县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小记者们边走边听,为这样便捷有效的宣传方式点赞,“我们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了,班会时也学习这个内容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菜很新鲜,早上刚进的,这个您放心。”“您拿好,慢走哈。”走进集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序摆放在摊点上,商户们正在招揽顾客,还注意了用语文明。两组小记者边看边记,就关心的话题与商户交流。据商户李大爷介绍,这个集贸市场早几年就建了,环境不错,也有专人管理。以前在路边摆摊,日晒雨淋的,还影响市容。现在多好,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垃圾不落地,文明更美丽”“2020年度文明诚信经营户公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标语恰到好处地设置在地面、电梯和入口处,一目了然。在集市的为民服务示范站,小记者们和管理者进行了交流。“这个集市摊位费在全县应该是最低的,政府给予了更多保障。作为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做好文明创建工作,也会发放一些文明创建方面的宣传材料,特别是引导商户要做好本摊位的环境卫生,注意文明用语。”相关负责人说,还是要多宣传,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到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虽然在门口已经有门卫师傅提醒了,还是有顾客不自觉的,把口罩拉下来,这需要反复提醒。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小记者沿着桥头集路向主干道龙泉路进发,聚焦日常文明出行。“这辆电瓶车加装的雨蓬还没有拆除。”“这辆车乱停了,没有停到指定区域,我们一起来推到白线区吧。”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路过群众的一致好评。“孩子们这样做,是在给我们做榜样呢!”群众李大姐看到后,竖起了大拇指。
上午10点30分,小记者们到达桥头集路与临泉路口,正有序通过斑马线。一辆右转机动车在看到小记者们时,立即停车礼让。“这位司机师傅素质真高,礼让我们。”来自包公学校的小记者向司机师傅竖起了大拇指,以此表达谢意,其他小记者也纷纷效仿点赞。
在龙泉路与桥头集口后,小记者们接到任务,要求是在20分钟内,观察这个路口有多少人文明过马路,有多少司机师傅能礼让行人。“电瓶车速度好快啊,直接上主干道了!”“电瓶车停到斑马线上了,占道了!”小记者们惊呼,还没有我们镇上的人文明呢。带着问题,小记者们及时反馈给正在执勤的交警叔叔。“对于礼让行人这块,在有执法仪的情况下,会及时叫停车辆并进行处置。”“电瓶车和行人这块,主要还是劝导教育,一次不行就教育多次,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文明出行,安全第一。”在得知这样的答复后,小记者们表示满意,同时感谢交警叔叔的辛苦付出。
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创建齐步走。文明创建自始至终没有休止符。撮镇中学小记者谢静蕾在采访手记中这样写道:我校门口的交通文明还不错。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带头文明过马路,护学岗也能起到很好作用。因此,文明礼仪教育非常有必要,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会,最终人人遵守规则。
“举办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以童眼聚焦城市文明,引导全社会树文明新风;另一方面在‘双减’大背景下,让学生走进社会历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据肥东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前几次开展的活动效果来看,颇受社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