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救助站:提前谋划寒冬送温暖行动
随着气象部门预报寒潮南下入侵已为定势,为及时有效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日前,肥东县救助站就“寒冬送温暖”行动进行专题部署,内容从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前与公安、城管、卫健以及全县249个社区共同落实协同配合,聚焦被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为重点关键,聚焦落实属地责任,聚焦健全“网格化”救助机制三个关键环节,发挥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为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县救助站认真分析研判在疫情防控大局下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通过大力宣传救助求助渠道,开设救助热线和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一是强化值班值守,开通快速救助绿色通道。县救助站实行24小时值班、交班、领导带班值班,24小时畅通救助专用电话。在全20个乡镇(园区)设置临时救助点,配备充足物资。简化救助流程,及时救助,快速落实转介帮扶。协同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卫健委等部门就今冬明春的街面巡查、身份甄别、医疗救助等工作达成共识,构建协作机制,为救助通道亮绿灯。
二是强化防控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常抓疫情防控不松懈,全面落实来站人员做好体温监测、二码联查、核酸检测和隔离观察等相关流程。重点关注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救助人员,对护送返乡人员严格按照落实疫情措施,确保救助站工作人员和救助人员零感染。
三强化宣传引导协调配合,构建联防联动机制。建立以县救助站为主体,县社会儿童福利院和20个临时救助点为个体的联动协调辅助机制,全面针对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孤儿)、低保对象、特困对象、已脱贫户、重病重残等特殊群体建立安全检查、走访探视机制,实行联防联动和网格化管理,坚持动态监测。在加大街面巡查的力度和频次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和重点群体进行“关爱性救助”,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建立健全救助体系,落实职责任务,形成部门协作有力、社会协同有效、群众积极参与的流浪救助工作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村务公开栏等宣传媒介,加大对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强化巡查力度,落实救助资金到位。对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的废弃房屋、车站,桥梁涵洞、地下停车场、车棚等实施全方位巡查;发挥交警、城管、园林及社区等人员作用,实行每天信息推送提醒;充分利用“数字城管”和智慧养老网络平台,实施全天候互联网安全监控、互联网报警及呼叫应答,组建应急专业防控小组,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家政维护服务等综合性服务。落实救助资金和棉衣裤鞋、棉被和食物以及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到位。 (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