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

肥东县四项举措抓好县城文明创建和文明交通

发布时间:2012-02-17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659

肥东县城地处合肥市的东大门,近两年来,在合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肥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合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实际,以文明交通为重点,着力推出四大举措,充分发挥交警大队主力军作用,狠抓了县城文明创建和文明交通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狠抓了道路建设。由于多种的原因,肥东县城原来多条道路破损,坑坑洼洼,有的路段狭窄,脏乱差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交通安全,影响了文明创建。对此,肥东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下大力气将合店路、店撮路、包公大道、南环路、龙泉路、梁元路、八斗路、桴槎路、沿河东路、沿河西路、桥头集路、新街等路段进行了拓宽改造。还新建、拆除重建和拓宽了八斗路桥、公园路桥、通济桥、包公桥。在路的两边进行绿化,安排环卫工人每天在路面清扫、洒水,使县城路面平坦、畅通、整洁、美观。
    二是完善了警示标志。县委、县政府投入60多万元,交警大队通过多方论证,在龙泉中路与新街的“十字”路口,建了一个一流的现代化交通岗亭。在岗亭迎面上方设置了国徽,夜间警灯闪烁。在岗亭正前方设置了电子显示屏,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交通安全法和文明创建的有关规定。在岗亭内,配有空调、桌、椅、饮水机、老花镜等便民服务设施。安排交警和协警在岗亭日夜值班,规范执法,热情服务,接受群众求助。使岗亭成了文明创建的一个亮点,成了法制宣传的阵地,成了服务群众的平台,成了规范执法的基地。在县城23个“十字”路口和公路沿线的18所中小学、幼儿园门前设置了红绿灯和警示标志,划设了斑马线。在重点路段设置了永久性交通安全宣传标牌,划设了停车泊位。规范了交通行为,美化了交通环境。
    三是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针对交通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肥东县委、县政府适时应对,组织交警大队会同县直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肥东沿山一带砂石资源丰富,成了合肥大建设的重要原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一些驾驶员受经济利益驱动,在拉砂石时,多拉快跑,严重超载,将路面、桥梁和自来水管道轧坏,时而引发交通事故。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肥东县委、县政府适时开展了整治“三车”超载和源头治超的专项行动。在行动中,设立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设在沿山一带42家砂石开采场,第二道防线设在撮镇、西山驿两个治超点,第三道防线设在县城,对超载车辆依法按上限处罚8000多辆,卸载砂石1万多吨,切割加高的车厢板200多副。对沿山一带42家砂石开采场,依法取缔全部关闭,从源头上治理了“三车”超载的问题。
    县城原来跑合肥的红面的车300多辆,跑撮镇的红面的车100多辆,在县城及周边拉客的正三轮900多辆。有的车况差,有的驾驶员素质不高,时而为抢客、抢时间问题,发生吵嘴打架,引发交通事故。对此,肥东县委、县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开通了合店路和店撮路公交车,依法取缔了红面的车和正三轮的非法营运,对其车辆进行收购报废,对驾驶员的就业进行妥善安置,整治了一大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合蚌路经县城1.5公里路段,沿线原有汽修点近60家,废旧物品回收点15家,水泥预制厂7家。沿线车辆乱停乱放,废旧物品乱堆乱放,脏乱差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交通安全。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交警大队会同相关单位,进行集中整治,对其依法取缔,确保了县城道路安全畅通。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在文明创建和交通文明行动中,肥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县政府多次下发文件,狠抓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对县直相关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明确职责,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将城分成南北两大片,将店埠中队交警和协警分成两个大组,分别由中队领导带领,实行“四定一包”,即: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包安全畅通。每天上路执勤巡逻,加强路面管控,规范执法,热情服务。今年以来,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00多起,救助群众200多人。先后查处酒后驾驶4起,超员、超载200多起,涉牌涉证80多起,对涉及无牌无证、假牌假证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依法治拘3人。同时,加大非现场处罚力度,对乱停乱放的机动车拍照、录入上网800多辆,依法处罚。在大的节日和大型活动期间,交警大队会同团县委等相关单位,每天组织志愿者60多人,在县城十字路口,宣传交通安全法,劝导和制止行人和车辆不要闯红灯,扶老携幼过马路。交警大队还在县政府广场和新汽车站,长期设立两个宣传点,摆放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展板2套,散发宣传材料5000多份,为文明创建和交通文明行动营造了浓厚氛围,确保了县城交通秩序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