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要闻

2013安徽·肥东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周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13-10-12 00:00:00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1782

县委书记杨宏星致辞

 

表彰全县首届“十佳民间艺人”

 

肥东圣泉中学演绎的“威风锣鼓”《跨越赶超奔小康》

 

“十佳民间艺人”施光兰和城关小学教师等表演的“肥东门歌”《农村喜事多又多》

 

肥东福缘舞蹈队表演的“秧歌舞”《甜甜大家园》

 

“十佳民间艺人”陈其峰和许福斌表演的“唢呐吹奏”《欢乐的乡村》

 

“十佳民间艺人”刘长芬表演的“庐剧选段”《观画》

 

安徽省杂技团金子鑫等表演的“杂技”《顶板凳》

 

“十佳民间艺人”江一阔表演的“安徽大鼓”《走进新农村》

 

肥东县“美好乡村艺术团”刘国云等表演的“庐歌演唱”《庐韵流长》

 

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表演的“花鼓灯”《淮水欢歌》

 

领导和群众在观看演出

 

   百姓舞台,幸福起航。国庆过后,位于肥东县城的和平文化广场好不热闹。一场场异彩纷呈、源于草根的文化盛宴在这里接连上演,在肥东大地吹起了一股文化惠民的劲风,10月11日下午,安徽·肥东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周在和平文化广场拉开了序幕。
  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光清、省电视台副台长邹晓利,市县领导林存安、杨宏星、干文宏等与数千名群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县委书记杨宏星在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周上致辞。他指出,肥东县作为包公故里、庐剧之乡,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了全县各类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本次演出周活动是民间艺术的盛会,是“草根文化”的展示,是“群众文化”的舞台。本次演出周活动必将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更加全面地展现出全县文化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的丰硕成果,更加全面地展现出全县百万人民继承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作为肥东县举办的“幸福肥东·美好乡村”主题活动之一,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周通过文艺方式集中展现肥东美好乡村幸福生活。演出周持续五天,通过非遗民间技艺,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五个专场演出来集中展示肥东地方特色文化,展演省内部分非遗表演项目。其中首场演出为肥东县“十佳民间艺人”和非遗民间技艺专场:一方面展示省内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另一方面也调演具有肥东特色的门歌、庐州大鼓、舞龙灯、狮子舞、唢呐、庐剧、牛门洪拳、旱船、莲湘、高跷等民间文艺绝技。
  演出周期间,肥东县还将表彰首届“十佳民间艺人”。这些艺人都是长期生活、工作在肥东,从事民间故事、民间乐器、龙灯、曲艺等民间艺术活动,在群众和同行中具有较高声誉、深受群众欢迎的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当中既有受到毛主席接见过的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民歌手殷光兰;也有作为孤本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洋蛇灯传承人邵传富;更有双手同时、可正反书写的书法奇人杜绍兴。他们作为肥东民间杰出艺人的代表,为肥东民俗文化保护、传承、推广和创新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对弘扬本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幸福肥东”更好更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次演出周活动由省非遗保护中心、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合肥市文广新局、肥东县委宣传部、肥东县文广新局、肥东县文联主办;肥东县民间文艺家协会、肥东县文化馆承办。旨在进一步强化“草根文化”理念,推动肥东县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展示肥东县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惠民的丰硕成果,着力营造“幸福肥东,和谐家园”的社会氛围,激发全县人民“热爱肥东,建设肥东”的热情。这也是该县文化活动创品牌,推新人,出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汇报,大检阅,对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自信,增强肥东县文化软实力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