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播报

粽情端午,肥东“早”闻粽叶香

发布时间:2023-06-13 08:37:26 信息来源: 本站 作者: fdwmw 阅读次数:
2794

“我年纪大了,这个膝盖也不好,走起路来非常吃力,感谢社区和你们这帮孩子们还想到我,提前给我送来节日礼物,我真的是太高兴了。”6月2日上午,在安徽省肥东县牌坊社区兴庙社区李英耕奶奶家门前,李奶奶一边亲昵地与来访者打着招呼,一边从志愿者手中接过飘着粽叶香味的端午礼盒,连声道谢。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节日的真正要义,增强民政工作的温度和厚度,让民政和社区的温馨感和凝聚力时时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肥东县民政局链接益邦发展中心,联合在端午节来临前夕,开展为全县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和重病特困等困难群众开展上门服务行动,让这些特殊群体提前感受端午节节日氛围。

攀谈中,救助小组队员们了解到,李英耕奶奶现在年龄大了,加上老伴离开她已经近20年,这些年来,子女在外务工,自己平常就一个人生活,随着年岁的增加,脑梗塞,风湿性关节炎,静脉曲张等一些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相继困扰着老人。得知这一情况后,来自三方的力量联合给李奶奶制定了上门服务计划,定期走访李英耕老人,询问并帮助老人解决生产生活上的一些难题,同时,围绕社会救助品牌创建,链接社会资源,把老人需求的内容,以特定的方式将帮扶内容送到老人身边。


“我们每天上午都在7点左右集合,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我们会更早出发,按照原定的上门送救助的内容开展一天的行程”,社工王欣绮如是说道。

在该乡牌坊社区86岁高龄的张凤英家里,社工们一边将烧煮粽子的方法和时间要求耐心地说给老人听,一边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和二级残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难题,并向社区了解了老人平时帮扶的具体内容,在得知老人享受低保待遇,日常有社区网格员定期上门提供必要的服务的信息时,叮嘱老人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有情况及时拨打救助电话,确保老人能得到及时救助。

“我就一个人居住,平常也舍不得买粽子,往年端午节都是邻居送点,今年这么早就收到你们送来的粽子,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要留到端午节那天吃。”腿部残疾的五保老人周爷爷一脸感激地对社工们说道。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在该县响导乡马王等社区,三方力量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旋律,弥漫在田野小径绿油油秧苗的勃勃生机之中,“粽叶飘香迎端午·暖阳慰残送安康”温馨家访活动,让分水岭格外温暖。

6月8日上午,社会救助小组带上一盒盒粽子前往该县古城镇黎明、黄山等社区的困难群众的家中,给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叮嘱老人们注意防暑降温,在薛奶奶家,老人一边接过香气满满的粽子礼盒,激动地说道:“真的是难为你们了,这么热的天还能想得起我们,还给我们送粽子,你们这群孩子心眼太好了。”

“开展社会救助品牌创建行动,是针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和重病特困等困难群众提供民生保障,依据不同类型服务对象,在不同时期、特殊日子,向他们提供特别救助的的一种工作创新”,该县低保中心负责人汪顺说。

在日常访视过程中,社工们得知该县包公镇王集社区的陈奶奶,因右手残疾,无劳动能力,加上老伴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两人生活较为困难的具体情况后,县民政局第一时间会同包公镇民政所,联合肥东益邦发展中心,将老人帮扶作为重点,定期上门进行看望,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具体难题,老人非常不过意,看到社工们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般,依恋难舍。


在艾意浓浓,粽享美好的桥头集镇、撮镇等全县各个乡镇,一场场“粽情香飘”的社会救助入门送温暖行动正在持续升温。为进一步提升被救助对象的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885户2852名困难群众新增纳入城乡低保保障,在临时救助方面,全县累计实施救助1482次,累计发放资金436.0504万元,全县逐步实现救助对象统一认定、经济状况统一核对、救助需求统一发布、救助资金统筹使用、救助事项协同办理、救助绩效精准评估的目标。(高桢 欣绮 曼璐 慧敏